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分為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占地3000畝,總建筑面積150余萬平方米。自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內在凝聚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第一方陣。
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現有27個學院,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并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8個國防特色重點學科,排名全國前十名的學科共13個。有59個本科專業,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已形成“優勢工科、扎實理科、精品文科”綜合發展、融合互動的高水平學科發展態勢,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制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國防科技主干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四個學科領域進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漸成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學校名師薈萃,人杰地靈。在職教職工3759人,其中專任教師2236人,教授、副教授136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比例為73.0%。凝聚了以17位兩院院士,14位中組部“千人計劃”國聘專家,23位“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1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31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涌現出了眾多國家一等獎獲得者、領域專家和型號總師,以及一大批年輕有為、造詣精深的專家學者。
學校精育良才,立德樹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621人,其中本科生14428人,碩士研究生8599人,博士研究生3904人,外國留學生690人(留學研究生344人)。學校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全力推進具有“科學基礎、實踐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養”特征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全面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探索面向基礎科學和重大工程技術應用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完善大學章程建設”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計劃。發布《人才白皮書》,強力推進人才培養“長城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本科生“導師制、個性化、小班化、國際化”的教學模式改革,開展完全學分制試點,抓好國家和校級試點學院和試點班的建設,探索以書院制為載體開展博雅教育,打造了高等工程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華羅庚數學班、知行文科實驗班等四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區。統籌考慮本科和研究生培養體系,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實施“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實現了自主設置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積極試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成立了高等工程學院博士班、大型飛機高級人才培訓班、高級人才研修中心,探索與高水平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2011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積極促進教學科研的融合互動,把一流的科研能力轉化為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創造知識中培養人才,在培養人才中創造知識。涌現出了以“北航1號”、“北航2號”和“北航3號”探空火箭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生科技創新作品,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署名學生達51名。歷史悠久的北航“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競賽已連續舉辦22屆,吸引了3萬余名學生開展創新研究,在創造和應用知識中提高創新能力。學校是全國唯一一所連續十二屆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的高校,2009年捧得“挑戰杯”。建校60年來,北航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人才和治國棟梁,為國家機關、國防系統、國家主流行業和骨干單位輸送了15萬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8%以上。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教學團隊5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1個和精品課程17門,“英才培養、質量為本、學科交叉、科教互動”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學校服務國家,銳意創新。始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打造頂級創新平臺和一流科研團隊。2006年,獲批籌建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現有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強化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建校60年來,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國內高校前列,研制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十五”以來,北航共獲國家三大科技獎勵55項,特別是近年來,9年獲得8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模式”。學校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與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業及科研院所建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中國工程院成立中國航空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打造我國航空工程科技領域首個國家級智庫。圍繞空天信特色優勢領域,通過與行業企業、大型企業集團的深度合作、全面協同,強力推動“先進工業合作伙伴計劃”,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在北京落地,與北京市共建國際航空航天創新園,與昌平打造北京通用航空產業園,與北汽集團共同出資成立通航集團;推動建設以深圳、廣州研究院等為核心的南方基地,把科研優勢和創新能力成功轉化為服務行業和區域發展的現實生產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面向國際,開放交融。通過實施“國際品牌計劃”,構建北航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和平臺,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獲批國際交流合作外事自主審批權。大力推進“學生國際經歷計劃”,積極開展與歐洲、北美、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著名高校的學生交換和學位互授、聯授。先后與國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創設了“中德軟件聯合研究所”、“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中法材料聯合實驗室”和“法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臺。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已成為全國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成功典范。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學校設立外事自主審批權。
學校文化育人,傳承創新。突出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與體系,突出以育人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突出跨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及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藝術館、校史館、科技創新館、航空航天博物館、音樂廳在內的“四館一廳”文化陣地,探索“多種模式、聯動協作、資源互補、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設體制機制。注重大學精神和治學文化內核審美化、景觀化,提升兩校區校園藝境品位,形成了“文化景觀”品牌。搭建高端文化傳播平臺,形成了“人文滋養”品牌,目前,“北航大講堂”已舉辦70多期,北航藝術館和沙河校區“藝文空間”舉辦了近150期高品位展覽,人文品質、學術品格和社會影響與日俱增。探尋師生身邊的感動,形成了“典型引路”品牌,兩年一度的“感動北航”活動已舉辦三屆,榮獲2011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特等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以更寬廣的視野謀篇布局、更扎實的行動繼往開來,全面落實學校“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空天信融合、產學研結合、理工文綜合,實現培育創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領科技發展和拓展國際合作的新突破,朝著“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遠景目標努力奮斗。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
- 20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有哪些?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規則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計劃-各專業招生人數是多少
- 2002-20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報錄比查詢
- 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類錄取分數線匯總(含2019年)
- 20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參考書目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A+類學科名單有哪些(含A、B、C類學科名單)
- 20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獎助學金有哪些,多少錢?
- 20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報考條件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重慶招生專業)
- 2019-20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24個(國家級+省級)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湖南招生專業)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遼寧招生專業)
-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江蘇招生專業)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山東招生專業)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科要求對照表(在北京招生專業)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基計劃報名條件(報名對象、報名時間、報名入口)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招生計劃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招生專業-報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