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與運用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30分)1.根據語境,看拼音寫詞語。(10分)(1)比賽就要開始了,參賽選手個個mó quán cā zhǎnɡ( ),yuè yuè yù shì( )。(2)yì sōu( )環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háng xíng( )。突然,一只猴子跳到船長兒子面前dòu nòng( )他,摘下他的mào zi( ),還扮鬼臉xià hu( )他,然后跑向wéi gǎn( )頂端。2.選擇題。(14分)(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A.依次 肩榜 出謀劃策
B.放肆 信心 胸有成竹
C.賞識 描準 心驚膽戰
D.船倉 下唬 哭笑不得
(2)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物莫能陷也(陷:穿透)
B.吾盾之堅(堅:堅硬)
C.吾矛之利(利:鋒利)
D.楚人有鬻矛與盾者(鬻:買)
(3)下列詞語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疑惑地看著 張開翅膀
B.興致勃勃地猜測 模仿動作
C.悄悄地告訴 摘下帽子
D.端端正正地走著 爬上桅桿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近義詞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猴子比他更靈巧,轉身抓著桅桿又往上爬。(靈動)
B.田忌如實相告,并引薦了孫臏。(推薦)
C.猴子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模擬)
D.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驚濤駭浪)
(5)填入下列句子中的關聯詞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猴子( )不理,( )撕得更兇了。
②( )孩子不會失足,拿到帽子,( )難以回轉身來。
③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沒命了。
A.不但……還…… 即使……也…… 只要……就……
B.雖然……但是…… 因為……所以…… 不但……而且……
C.因為……所以…… 只要……就…… 只要……就……
D.如果……就…… 雖然……但是…… 不但……而且……
(6)關于年齡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30歲:弱冠
B.100歲:期頤
C.60歲:花甲
D.70歲:古稀
(7)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孩子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而步入絕境。
( )孩子得救。
( )猴子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
( )孩子爬上桅桿。
( )船長逼孩子跳水。
( )猴子摘走帽子,爬上桅桿逗孩子。
A.⑤⑥②③④①
B.④⑥②③⑤①
C.④⑥②③①⑤
D.①⑥②③⑤④
3.判斷下列關于課文的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6分)
(1)《自相矛盾》告訴我們做生意要多打廣告。( )
(2)《田忌賽馬》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由于田忌的馬實力不夠,最后在孫臏的幫助下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從而贏得比賽的故事。( )
(3)《跳水》一文中,船長的機智、冷靜救了孩子,水手們在文中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
二、句子訓練題。(7分)
1.這真是有生以來從來沒聽說過的聞所未聞的奇案。(用修改符號修改)(2分)
2.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成千上萬只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注意加點部分,選擇一種情景,用一句話寫出人物對時間的體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與欣賞
三、非連續性文本閱讀。(13分)【材料一】旅游的意義在于帶著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讀和體驗一座山、一道河流、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旅游天地》【材料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暑假期間,我隨同家人開啟了文化之旅。從沈陽出發,途經安徽滁州,登臨瑯琊山,感受歐陽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憶一段白居易勤政愛民的佳話;最后到了武漢的黃鶴樓,登樓游賞,尋覓崔顥在浩渺煙波中眺望故鄉的身影。【材料三】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兩季,云低霧濃,古木蔥蘢,雨后山野空氣清新,寺廟庭院一塵不染;秋季水位漲高,乘風破浪,白水秋風;冬季晴雪初霽,“幽峭精絕”的冬景令人稱絕。身臨這山靈水秀的曠世奇觀,把自己完全交給大自然,在峨眉秀麗的山色中盡情吮吸天地間的精華。——《行走峨眉山》作為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是僅次于非洲尼羅河與南美洲亞馬遜河的世界第三長河。它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緩緩流出,注入浩瀚的東海。長江滋潤著兩岸肥沃的土地,孕育著一個個文明。——《漫步世界看山川》洛陽這座城市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麗的牡丹花城。白馬寺和龍門石窟是洛陽的著名景點。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座寺院;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迄今已有1500年歷史。——《中華傳統文化》1.閱讀材料,填一填,選一選。(7分)(1)“我”的文化之旅的路線:從沈陽出發__ __再赴杭州西湖__ __。(3分)(2)杭州西湖的白堤柳岸與歷史名人( )有關。(2分)A.歐陽修 B.白居易 C.崔顥(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是對( )的妙喻。(2分)A.瑯琊山 B.白馬寺 C.峨眉山 D.唐古拉山2.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內容,判斷下面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4分)(1)旅游的意義不僅在于欣賞景點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內涵。( )(2)游人在安徽滁州登臨瑯琊山,會感受到白居易勤政愛民的情懷。( )(3)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這里一年四季風景宜人。( )(4)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亞洲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 )3.結合以上三則材料,給“洛陽城中尋歷史足跡”對出下聯,其中最恰當的是( )。(2分)A.登黃鶴樓覓崔顥身影
B.峨眉山上賞自然奇觀
C.臨洛陽城賞牡丹白馬
D.長江綿延入浩瀚東海四、記敘文閱讀。(15分)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向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悶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的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說。“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我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時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是多么漫長。1.選文第9自然段關于作者“啜泣”的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父親對他太殘酷
B.終于戰勝了自己,心情很激動
C.驚嚇過度
D.因為失望而哭2.文中“屢次”的意思是( )。(2分)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多次3.文中畫線句子屬于( )描寫。(2分)A.語言 B.動作 C.神態 D.心理4.父親在“我”面臨困境時是怎樣做的?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習作與表達
五、習作。(35分)1.小練筆。(5分)讀了《自相矛盾》這篇寓言之后,你知道“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嗎?生活中有類似的事情嗎?請舉一個例子說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樂作文。(30分)你喜歡探險嗎?你讀過有關探險的書嗎?請你來編一個驚險的探險故事吧,題目自擬。參考答案
一、1.(1)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 (2)一艘 航行逗弄 帽子 嚇唬 桅桿 2.(1)B (2)D (3)D(4)B (5)A (6)A (7)B 3.(1)× (2)√ (3)√二、1.這真是有生以來從來沒聽說過的 聞所未聞的 奇案。2.弟弟正在張望著媽媽下班回家的那條路,一秒鐘,兩秒鐘,三秒鐘,時間過得好慢呀,媽媽怎么還沒有回來?三、
1.(1)途經安徽滁州,登臨瑯琊山 登上武漢的黃鶴樓 (2)B (3)C
2.(1)√ (2)× (3)×
(4)√
3.B
四、
1.B 2.D 3.D
4.父親具體指導“我”第一步應踏在哪塊石頭上,引導“我”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這是一個育兒有方的父親。(合理即可)
5.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五、
1.“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說話前后矛盾。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事情。前天,思思作業沒完成,跟老師說作業沒帶來,于是老師就在書包里找了一下,發現作業帶來了。老師知道思思在撒謊,就嚴厲地批評了她。
2. 略
注:需打印的家長,請自行將內容復制到word里進行打印!(轉載請注明出處<深圳學校網>,文章來源:http://www.whvj.cn/shijuan/sj4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