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
本試題卷共七道大題,22小題,共8頁。時量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每小題3分)2014年,從《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詩詞》等現象級文化類節目,到傳統節日來臨之際的《清明說( )》《寫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節目( )式,對傳統文化的( )睞和回歸成為電視( )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原創、低成本、接地氣、寓教于樂, ,對社會風氣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1.下列漢字依次填入語段中括號內,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吧ba 模mó 青螢 B.吧bā 模mó 青熒C.吧bā 模mú 親熒 D.吧ba 模mú 親螢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填入上面語段中畫橫線處,正確的選項是A.這些節目風格充實、內容清新,不僅觸摸到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結,更直指世道人心B.這些節目風格清新、內容充實,不僅直指世道人心,更觸摸到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結C.這些節目風格清新、內容充實,不僅觸摸到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結,更直指世道人心D.這些節目風格充實、內容清新,不僅直指世道人心,更觸摸到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結3.下面所給的四個詞語,依次能夠與語段中畫線的詞語替換的一項是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重申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非常具有現實針對性的。近年來,文藝界出現的低俗之風,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以及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都和偏離這一創作導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導向正確,文藝創作才能走上正軌。A.重復 B.精品 C.千人一面 D.就4.下面語句依次銜接起來,恰當的一項是①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②喝茶之后,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③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④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⑤但偶然的片刻優游乃正亦斷不可少⑥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C.③④①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廬山黃石巖禪院記
(唐)劉軻
古老有言曰:太極之氣,積而為山岳,泄而為川瀆。然則匡阜①之氣,其大矣乎。庚辰歲,山客劉軻,采拾怪異,自麓至頂,卻下半里余,次于黃石巖。巖中有棲禪子②,不知其幾許臘③,而瑰行峻節,人事難能。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頤其輕重,頗見其宅心之地,乃問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發我植,今環人臂。烏飛兔走④吾復何齒況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凍炙生落之榮悴去留之沿溯雖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于戲!向非巖房峭絕,僧行孤峙,則人境兩失。固其宜也,復何言哉?觀夫煙云生于履舄⑤,嵐靄出于襟袖,群形浩擾,并入眸子。每至煙雨初霽,山光澄練,泠泠仙語,如在耳右。況又聳凌兢上,焉知不能與洪崖⑥接袂,浮丘連駕,盈縮造化,吐納顥氣,絕慚容于厚面,遠喧卑于腥穢乎?不得而然者,蓋鉤也、餌也,名為利鉤,利為名餌,吞鉤食餌,手足羈鎖,彼焉得跳躍于此乎?夫禪子脫去桎梏,四支宣展,動與云無心,靜將石何機,物我一致,端邪塞徑,仆所謂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禪師宜春人,俗姓劉,名常進,時人以師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巖名也。(選自《晚唐小品文選譯》)
【注】①匡阜:廬山。廬山別稱匡廬。②棲禪子:棲居行禪的僧人。③臘:僧人受戒后,每年于夏季三個月安居一處,稱為“一臘”。后來也將一年稱為“一臘”。④烏飛兔走:比喻時光如箭,日月如梭。⑤舄(xì):古代一種復底鞋。⑥洪崖:傳說中的仙人。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積而為山岳,泄而為川瀆 瀆:河流B.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 高:推崇C.嵐靄出于襟袖 嵐:山林中的霧氣D.呑鉤食餌,手足羈鎖 鎖:枷鎖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然則匡阜之氣,其大矣乎 其孰能譏之乎B.不知其幾許臘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C.彼焉得跳躍于此乎 焉用亡鄭以陪鄰D.焉知不能與洪崖接袂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7.下列用“/”給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烏飛兔走/吾復何齒/況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凍炙/生落之榮悴/去留之沿溯/雖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B.烏飛兔走/吾復何齒況/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凍炙/生落之榮悴/去留之沿溯/雖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C.烏飛兔走/吾復何齒/況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凍炙/生落之榮悴/去留之沿溯/雖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D.烏飛兔走/吾復何齒況/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凍/炙生落之榮/悴去留之沿/溯雖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8.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贊美廬山黃石巖禪院的禪師遠避塵俗,脫去桎梏而超然出世的行為。B.作者留連廬山美景,仰慕禪師節操,決意隱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會。C.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力求超脫名利,希望與天地共為一體的生活哲學觀。D.本文敘事與議論相結合,寫景與抒情相交融,是一篇游記式的議論雜文。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采拾怪異,自麓至頂,卻下半里余,次于黃石巖。(3分)(2)夫禪子脫去桎梏,四支宣展,動與云無心,靜將石何機。(4分)(3)時人以師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巖名也。(3分)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其中古詩文鑒賞8分,古詩文默寫5分)10.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8分)歲暮雜感十首(其二)①
(清)曾國藩
高嵋山下是儂家②,歲歲年年斗物華③。
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④。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
【注】①本詩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當時曾國藩25歲。頭年冬天,他首次進京參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決心繼續客居北京,參加來年的會試。時光匆逝,轉瞬即到除夕大節,曾國藩思鄉懷親,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此詩。②儂:我。③物華:自然景物。④夭桃: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后以“夭桃”稱艷麗的桃花。(1)首聯中最富表現力的詞語是哪一個?請簡析它的妙處。(3分)(2)有人認為,本詩一洗傳統思鄉詩貫有的灰暗、凄婉、消沉的色彩。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簡述理由。(5分)11.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1)君子生非異也, 。(《荀子》)(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 。(王勃《滕王閣序》)(3) ,盡西風,季鷹歸未? ,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四、現代文(論述類)閱讀(10分。其中填空題4分,選擇題6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題。什么是哲學
陳家琪
“什么是哲學”與“什么是物理學”、“什么是化學”、“什么是文學”的不同,就在于“什么是哲學”本身就是一個哲學問題,或者說包含著哲學的全部問題;討論“什么是哲學”,本身就是討論什么是哲學問題,什么不是哲學問題。“什么是”,這個“是”字是現代白話文創造出來的;古漢語中沒有用過“是”字。為什么會有了這個“是”字呢?這和對西洋文字的翻譯理解有關。上外語課,到處都能遇見“what is”,“there is”這樣的句子。這里面“is”是系動詞,可以理解為“是”、“有”、“存在”。全部問題就出在這里:哲學要討論的就是什么是“是”,什么是“有”,什么是“存在”的問題;為什么會討論這些問題呢?因為我們離不了使用“what is”這樣的句子。所以哲學問題首先和我們使用的語言有關,我們的語言是一種什么結構,就會引出怎樣的哲學問題。中文與西洋文的不同,使我們對哲學的理解就可能不同,有許許多多的西方大哲學家就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因為在我們的語言表述中沒有系動詞“to be”。“什么是”,一般來說問的都是具體的、大家公認的存在著的東西;有形的也好,無形的也好,反正是具體的存在物。當我們問“什么是什么”時,先已假定要問的這個“什么”是存在的;我們也都假定當我們這樣問時,這個要問的“什么”作為具體的存在物是我們所要探究的對象,比如地球、物理、天文、心理學,等等。我們能不能把這些具體的、有形或無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個整體的存在,或者說,當我們把它們看成是一個整體的存在物時,它還存在不存在呢?比如張三存在,李四也存在,還有王五,作為具體的人都存在著,那么它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還存在不存在呢?這個道理能不能引申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存在嗎?它與我們每個具體的個人是什么關系?哲學所要探究的就是作為存在者整體的存在。我們相信具體的存在物是存在的,為什么就不相信把這些具體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存在物整體就不存在呢?是什么力量把這些具體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又是什么力量使這些具體存在物之間有了各種不同的關系,比如因果關系,比如愛情、親疏、友誼、敵對的關系,等等。于是,這里面就又涉及作為整體的存在與具體的存在物之間的關系。當我們問“什么是哲學”時,是把哲學當成一個具體的存在物來看待的;但不要忘記,哲學所要探討的又恰恰是那種作為整體的存在。在西文中,是把“存在”與存在物嚴格區分開來的。我們的先哲嚴復先生把穆勒的《論自由》翻譯成《群己權界論》,說明他已明確意識到“群”(整體性存在)與“己”(個體性存在)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群己”關系是個政治哲學問題,“群”與“己”的存在是個哲學問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凡是討論“存在”問題,比如到底有沒有這種作為整體性存在著的“存在”,我們是否可知它,它是什么,有無規律性,等等。還有我如何證明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所有這些問題,均屬哲學問題。它超越了我們的感官認識,超越了我們認知手段和科學儀器,更多與宗教的信仰、藝術的想象力聯系在一起。當然,我們稱它為哲學的思辨。沒有這種思辨,也就沒有哲學。(節選自《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陳家琪先生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導)12.綜觀全文,作者認為,哲學所要探究的是 ;討論哲學問題,需要運用 ,否則,就沒有哲學。(4分)1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在作者看來,哲學問題的引出,首先和我們使用的語言有關,哲學要討論的問題是作為整體的存在與具體的存在物之間的關系。B.語言的不同,使我們對哲學的理解就不同,西方有許多大哲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是因為在中國的語言表述中沒有系動詞“to be”。C.當我們問“什么是什么”時,先已假定了這個要問的“什么”是存在的。這個存在的東西是具體的存在物,它是我們要探究的對象。D.我們把具體的、有形或無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個整體的存在時,它們是否存在。作為具體的人都存在著,它們能否作為一個整體存在。14.根據原文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討論“什么是哲學”,本身就是討論什么是哲學問題,什么不是哲學問題。哲學要討論的是什么是“是”,什么是存在的問題。B.張三、李四、王五作為具體的人都存在,物理、天文、心理學作為具體的存在物也存在,它們作為整體的存在都是哲學要探究的內容。C.在西文中,“存在”與“存在物”是有嚴格區別的。嚴復先生可能意識到“群”(整體性存在)與“己”(個體性存在)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D.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凡是討論“存在”問題,都屬于在討論哲學問題。哲學問題更多與宗教的信仰、藝術的想象力聯系在一起。五、現代文(文學類)閱讀(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五只雞的鄉村
歐陽杏蓬
①回家的這條路走了很久,一直想,總有一天,這條路會被我走沒有,把城里的家和鄉下的家合二為一,不再在遠行中牽掛著、背負著或者遙望著。對家鄉的一縷炊煙、一棵老樹、一塊水田、一個村子、一條小路、一片山嶺都像寶貝一樣,日夜數著,用漂泊姿態里深藏的溫情和濃厚的懷念,一樣一樣地翻撿來,翻撿去,獲取看似遠離得虛無縹緲的卻又令人不能割舍的親情。②家鄉與時俱進,也有高樓,在羞羞答答地向城鎮靠攏。耕地、莊稼地,能蓋房子的,不計后果,惟恐落后,紛紛蓋起了房子。耕地少一半,似乎沒有人去在乎。或者在乎的,僅僅是眼前。③回到村里,第一次見到雞的孩子很興奮,忘了疲勞,奔跑出去,要去泥地上抓雞。④一群雞在屋前面的一棵梨樹下刨著。我數了數,五只,清一色老母雞。⑤梨樹下面,有草木灰,也有生活垃圾。被雨水打濕之后,發出特別的味道,鄉村的味道,雞呼伴而來。我們是與雞為伍的,而現在的場面,一片荒草地近在咫尺,一棵梨樹兀自立著,樹下面五只雞咕咕聚著,后面一塊寬闊的水泥地,水漬斑斑,水泥地后面,是一幢氣派的兩層小洋樓。樓的后面,是幾塊干涸著的旱田。⑥天是陰的,大塊大塊的黑云疊在一起,被風吹著,向東移動著。這是小時候經常看到的景象,要下雨了,大家都蹲在田里,風雨無阻的躬耕隴畝。現在,田野一片煙青,房子連成一排,入眼的,只有五只雞。人都在房子里,老人看著孩子,孩子看著電視,我們向往的,此刻成了現實,村子似乎裝滿了幸福和快樂,但隱憂卻給了我們這一代在外奔波討生活的人。⑦雞或者狗,都還在。老屋還在,巷子還在,一切還在,卻多了無數的荒涼。⑧鄉村里靜靜的,像在那里靜了千年。門前空地上,五只雞里,一只雞孤單走了出來,或者它記起了什么,或者要回去暖窩,或者只是找水喝。一只鳥,立在柏樹尖上,哇哇叫著,不知道它在這煙雨里宣誓著什么,或者這煙雨勾引起了它的一番鄉愁,憋不住了,而在半空中呼喊著,或者哭泣著,抒發情懷。雞無動于衷,它們習慣了這里的鳥叫蟲鳴,像城里人一樣按部就班地生活,只是,它們無須知道生活的使命。⑨母親說晚上殺雞吃,我說喜歡筍子。⑩后山一片蔥籠,沒有人去收拾。在向東的坡面上,水竹在遍地蔓延。原來的果園,因為無人管理,現在成了竹園。春末夏初,成了菜園。⑾母親拎出一捆筍子,我拈出一支,剝開筍衣,就聞到一股清香。我一直向往結廬南山下,過那種遠離塵囂的生活。但我拿不出決心,為生計牽絆得時常沒有自己的主張。看起來在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其實像鄉村里的一只雞,無論鳥在頭頂如何鳴叫,都喚不醒它回歸鳥類,重新飛翔的欲望了。⑿鄉村的樣子變了,鄉村的人變了。但我隱約覺得,鄉村有的東西仍然保存著,比如它的安靜,它的悠揚,或者它的精神內核還是與土地親近著,依然那么質樸,依然在保持著生機。鄉村會不會荒廢,我不知道,或者我知道,但現在,我不想去面對答案。我的鄉村,無論發展成什么樣的一種形態,只要母親在,只要炊煙在,我們對鄉村的關注和愛,就不會改變。⒀此時,一只雞竄過我的腿下,梗著脖子,縮著身子,魚一樣竄向我的孩子。⒁孩子在吃餅干,一些餅干屑兒灑落在地上,雞聞到了香味兒,幾只雞從不同的方面竄了過去。兒子扔了餅干,彎下腰就按住了一只,大叫:爸爸,爸爸,快來,我抓住雞了。⒂那一臉的得意忘形,如同我的童年。⒃此刻,鄉下的老家最為令人安心歡喜。15.第⑦段中寫到“老屋還在,巷子還在,一切還在”,為什么還說“卻多了無數的荒涼”?(4分)16.從表達技巧角度賞析第⑧段文字。(6分)17.文章是否可以直接用“鄉村”二字做標題,請談談你的看法。(5分)18.綜觀全文,仔細揣摩,簡要概括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復雜情感。(6分)六、選做題(12分。19、20、21題任選兩題作答)1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那家咖啡館有兩道門,她總是從最窄的那扇門進出,那扇門人稱黑暗之門。咖啡廳很小,她總是在小廳最里端的同一張桌子旁落座。初來乍到的那段時光,她從不跟任何人搭訕,日子一長,她認識了孔岱咖啡館里的那些常客。有時候,她會坐到他們中間去,但大部分時間里,她還是喜歡坐她自己的那個專座,也就是說坐最里端的那個位子。有一天晚上,臨近午夜時分,她走了進來,當時我也在場,店里只剩下塔爾贊、弗雷德、扎夏里亞和米海依,他們都坐在同一張桌子邊。塔爾贊大叫起來:“哎呀,露姬來了……”起初,她顯得有些惶恐,但沒過多久她的臉上便綻出了微笑。扎夏里亞站了起來,裝出一副很莊嚴的口氣說道:“今天晚上,我為你命名。從今往后,你名叫露姬。”久而久之,他們當中所有的人都叫她露姬,我現在想來,她有了這個新的名字之后,反倒覺得放松了。是的,是放松了。她的衣著非常講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鮮明的反差。一天晚上,她坐在塔爾贊、阿里·謝里夫和拉歐巴的那張桌子,點了一支煙,她那修長的手指讓我心頭為之一震。尤其讓我吃驚的是,她的指甲熠熠閃亮。(節選自法國作家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一部小說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富于表現力的細節,請你結合上述選段談談細節的作用。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①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尚書·說命中》)②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親。(《左傳》)③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無政事,則財用不足。”(《孟子·盡心下》)上述三則材料談到了一個共同的觀點,請你加以歸納,并就其中一則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北京三聯韜奮書店4月8日起試行24小時不打烊,在實體書店普遍生存艱難的時候,這家老牌書店逆勢而上,為讀者點亮了一盞明燈。4月22日,李克強總理致信三聯書店全體員工,勉勵他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支持三聯書店實行24小時不打烊的,除了書店自身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懷之外,也有政府實實在在的扶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及財政部文資辦拿出上億元資金補貼那些在服務讀者方面作出優異成績的實體書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房租和人工費用不斷攀升所導致的書店危機。請你概括上述新聞材料的主要內容,并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聞短評。七.作文(60分)22.請以“追求與不求”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2015年邵陽市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參考答案
1.B。 2.答案:C。解析:A、搭配不當,B、語序不當,D、搭配不當且語序不當。3.C。解析:A、重申:再三申述,有強調意味。B、“高峰”與“高原”協調。D、“才”表唯一條件下的結果。4. D。解析:本語段中心話題是“喝茶“,依次介紹喝茶時的環境(③)、茶具(①)、情致(④)以及喝茶后的情況(②⑥),最后小結(⑤)。5.D。解析:鎖:動詞,束縛,有被動意味。6.C。解析:C、均表反問語氣,譯為“怎么”“哪里”。A、表感嘆語氣,啊;表反問語氣,嗎。B、人稱代詞,他,指“棲禪子”;指示代詞,那。D、介詞,和,跟;連詞,和。7.C8.B。解析:文中沒有“決意隱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會”的信息,屬無中生有的錯誤。9.(1)(3分)采拾奇花怪石,從山腳攀登到山頂,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留在黃石巖。(采分點:怪異、卻、次)(2)(4分)禪師掙脫枷鎖,四肢自由舒展,行動跟白云作伴無牽無掛,靜止靠在石頭休息有何心機。(采分點:桎梏、四支宣展、動與云無心、靜將石何機)(3)(3分)當時的人因為他長久地居住在這里,就用他的姓給黃石巖改了名稱。(采分點:以、以、易)10.(1)(3分)最富表現力的詞是“斗”字。(1分)一個“斗”字,不僅突出了故園萬物競綠,一派生機的景象,(1分)而且表現了作者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1分)(2)(5分)同意。(1分)詩中的故園是明麗的:聳立灑脫的高嵋山,精巧別致的待鶯亭,不乏綠意的老柏,灼灼其華的夭桃。(1分)詩中的鄉人是勤樸的:或紅豆相思,或碧水浣紗,三叉路上,更是樵來耕往。(1分)詩歌不僅抒寫鄉思,而且也隱含著作者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2分)11.(5分,每空1分)(1)善假于物也 (2)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3)休說鱸魚堪膾 求田問舍12.(4分)作為存在者整體的存在(或:整體性存在) 哲學思辨13.B。解析:原文說:“中文與西洋文的不同,使我們對哲學的理解就可能不同”。14.C。應該是“嚴復先生已明確意識到‘群’(整體性存在)與‘己’(個體性存在)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15.(4分)答案要點:①“荒涼”語含雙關,既指鄉村環境的荒蕪,也指具有鄉村情結的人們面對鄉村的現狀所表現出的失落、無奈。②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作者對家鄉發展前景的隱憂。16.(6分)答案要點:①運用擬人修辭手法,賦予鳥以人的復雜而強烈的情感;②渲染,運用較多情緒化的詞語,如“宣誓”“呼喊”“哭泣”“抒發情懷”; ③整體畫面的象征意蘊。17.(5分)答案要點:不可以。①標題新穎別致,吸引讀者。②是全文的線索;③具體形象,有畫面感,內涵豐富;如果用“鄉村”做標題,內容太籠統空泛。④傳達出作者面對鄉村傳統文明逐漸消失的隱憂。(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答對三點給5分)18.(6分)答案要點:①喜悅;②無奈;③隱憂;④期待。19.(6分)答案要點:(1)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2)豐富情節內容,推動情節發展。20.(6分)答案:三則材料都談到了任人唯賢的觀點。【譯文】①任命官員不要從私心、喜愛出發,而是憑其能力來考慮;封爵時不要封無德的人,而應封賢能的人。②推薦家族以外的人不舍棄仇人,推薦家族以內的人不舍棄親人。(“讎”,同“仇”)③孟子說:“不信任仁德賢能的人,國家就會空虛;沒有禮義,上下的關系就會混亂;沒有好的政治,國家的用度就會不夠。”21.(6分)答案:(1)三聯書店實行24小時不打烊,得到政府實實在在的扶持。(2)評論角度:①個人應當重視閱讀,提高個人修為。②企業應當做有追求有品位有責任的事情。③政府應當重視閱讀。國民的整體閱讀水準,會持久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當深夜的書店里依然坐滿手不釋卷的讀者,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更有希望。22.(60分)作文(略)附:文言文參考譯文老輩人說過:太極之氣,積聚而成為山岳,分泄而成為為江河。如此,廬山之氣是多么廣大了啊。庚辰年,山客劉軻,采拾奇花怪石,自山腳攀登到山頂,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宿在黃石巖。巖中有一位棲居行禪的僧人,不知在這里住了多少年了,其舉止脫俗,情操高尚,一般人很難達到這樣。我推崇他的為人,因而留連忘返,連續住了兩個晚上。深究他如何看待事物的輕重,頗能了解他心思歸宿的境地。于是,我詢問他在這住了多少年。他只是用手指著松樹桂樹說:“當初一草一木都是我種植的,如今樹木已經長成一抱粗。日月飛逝,我還計算什么年歲。何況關于早晨傍晚的光亮昏暗,霜天炎夏的寒冷炙熱,生長衰亡的繁榮凋零,屏棄留存的沿流溯源,雖然對別人來說如何如何,但對于我來說都像并不存在。”唉!倘使不是因為禪房鑿于懸崖峭壁之上,而僧人的行為舉止又清高孤傲,那么人與境都不會存在。對僧人來說,這本來是合適的,我還有什么話說呢?看那煙氣云霧生于腳下,山嵐濛濛出于袖間,種種形狀紛紛擾擾,一并映入眼中。每當煙雨初晴,山光澄澈如練,泠泠仙語如在耳旁。何況山峰又競相高聳入云,直達高遠無邊的天空,怎么知道就不能與神仙洪崖衣袖相接,與神仙浮丘車馬并駕,跟造化一起生存變化,呼吸浩大的自然元氣,沒有厚顏無恥的羞愧難堪,遠避喧囂卑俗的腥風穢氣呢?不能達到這種境界的原因,在于鉤,在于餌。名位是利祿的釣鉤,利祿是名位的誘餌,手腳被羈絆束縛,那種人怎么能夠高跳騰躍到這種境地呢?禪師掙脫枷鎖,四肢自由舒展,行動跟白云作伴無牽無掛,靜止靠石頭休息有何心機,物我一致,端正與邪僻都被直接阻塞住。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是這種人,就沒有資格居住在這樣的環境。禪師是宜春人,俗姓劉,名叫常進。當時的人因為他長久地居住在這里,就用他的姓給黃石巖改了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