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5屆“一診”考試語文試題(金牛區·模擬卷)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籍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答單項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沫其它答案標號。
3.答非單項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 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5.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交回。
第I卷(單項選擇題,共27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差池(chā) 請帖(tiě) 日暈月華(yùn) 萬箭攢心(cuán)
B.剎那(chà) 菲薄(fěi) 十二生肖(xiāo) 量體裁衣(liàng)
C.埋怨(mán) 殷紅(yīn) 坑蒙拐騙(mēnɡ) 頭昏腦漲(zhàng)
D.怨艾(yì) 供奉(gōng) 生死契闊(qì ) 靡靡之音(mǐ)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附和 熨帖 改弦更章 委曲求全
B.脈搏 涵蓋 計日成功 錙銖必較
C.折中 嚴竣 聞名遐邇 流連忘返
D.寒暄 陷阱 責無旁貸 蜂擁而上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烏克蘭爆發了近年來最嚴重的暴力沖突,反對派示威者連續兩天在首都同烏克蘭安全部隊發生沖突,造成200多人受傷的慘劇,基輔市中心宛如“戰場”。
B.我所說的孤獨,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極落寞,而是心靈對浮華物欲的自覺摒棄,是精神從喧囂塵世中的自主逃離。
C.京劇界對“角兒”都稱“老板”,梅蘭芳就被喚作“梅老板”,而紀錄片《京劇》中把梅蘭芳稱作“梅大王”,這真可謂卓爾不群!
D.美韓近日簽署聯合計劃應對朝鮮,這讓朝鮮大為緊張。朝鮮認為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所以稱將不惜用核武器來警告美國。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刁亦男執導了《白日焰火》,獲得最佳電影獎。廖凡榮膺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首位華人柏林電影節影帝。
B.一個人的言行,體現家庭的素養,子女的身上,有著父母的影子。勸人行善積德,力行勤儉有為,這些積極向上的家規祖訓,滲進了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
C.日前,環保局在統一部署和市民監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級了霧霾預警,以應對持續出現的重污染。
D.新節目蓄勢待發,老節目精益求精,華麗回歸的“漢字英雄”以“用好漢字才是漢字英雄”的主題,新增的“一音多字”、“一類多字”環節讓節目更好看。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題。
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近些年,中國傳統文化呈現出多方位復興之勢。應該說,諸多文化復興的現象代表了中國人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一種新自覺,深值嘉許。如果我們放寬視線,平心對待歷史,而不僅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為評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認,中國傳統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過去那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實應反省。
不過,我們也應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面貌并不單一,而是充滿了各種異質元素。朱維錚先生在1980年就反復強調:中國并不存在一個“一貫的傳統”。首先,不同時代留下的遺產并不一致,既經累積,又常常混雜;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時代中,不同人群的行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質。即以一個“善”字來說,其內涵固不乏一些超時空的準則,具體表現卻不免流動遷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也取舍各異。因此,面對“復興傳統”的呼聲,我們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復興”的是什么“傳統”?
據我的觀察,近年最受歡迎的一本傳統讀物似乎是《弟子規》。這本出現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讀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誦讀之聲,凡有井水處,無不可聞。這本小冊子當然也有一些不錯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開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書名所示,《弟子規》不過就是一部“小學生守則”。這即使在傳統蒙學讀物中,也是簡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倫理皆是單向的。作者既立意對“弟子”講話,自然多言服從,而不思考“父兄”何為。朱熹討論師弟關系時曾提出所謂“彼此之辭”,即是不要求一方單獨盡責,而以雙方互相負責為條件;其中強勢一方,還應盡首要的責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須“慈”,才談得上“子孝”;若以權勢壓人,“孝”字又從何談起?
其實,即使對小小孩童,“服從”也非唯一倫理。若我們承認,一個理想的社會成員,應具有獨立、負責的精神,肯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氣,則《弟子規》一類以培養服從習慣為目的的讀物,實在不無被濫用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無論我們高興與否,今日中國社會面貌早已與傳統社會相距甚遠。新社會要求一套新倫理,它自可從傳統中引申而來,卻必須直面現實,經過一套創造性的取舍轉化,才可將相對定型的“傳統文化”變為具有活潑生命力的“文化傳統”,我們這個民族才當得上“舊邦新命”四個字;否則,不過是為社會平添一份混亂,帶給我們更多痛苦和自卑。這樣的“傳統”,不“復興”也罷。
(節選自王東杰《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5.下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充滿了各種異質元素。
B.不同時代留下的遺產并不一致,這些傳統文化既經累積,又常常混雜.
C.“善”具體表達雖然不免流動遷移,但是“善”沒有超越時空的內涵。
D.不但不同社群對“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也取舍各異。
6.《弟子規》有被濫用的風險,揭示其原因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弟子規》是一部“小學生守則”,且是一部簡陋之作。
B.《弟子規》是傳統蒙學讀物,教授的倫理皆是單向的。
C.《弟子規》強調:父先須“慈”,才談得上“子孝”。
D.《弟子規》是一部以培養服從習慣為目的的讀物。
7.下列對“文化復興”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文化多方位復興,代表了中國人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一種新自覺,值得贊許。
B.中國傳統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但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進行必要的反省。
C.復興傳統文化,可以從傳統中引申而來,卻必須經過一套創造性的取舍轉化。
D.文化復興就是要將相對定型的“傳統文化”變為具有活潑生命力的“文化傳統”。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賈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颎,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敗,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
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后也。”眾以為然。后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說繡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是后,太祖拒袁紹于官渡,紹遣人招繡,并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于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于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愿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詡年七十七,薨,謚曰肅侯。
(節選自《三國志·賈詡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詡假以懼氐 假:借助
B.太祖比征之 比:較量
C.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促:趕快
D.詡顯于繡坐上謂紹使 顯:公開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蟹六跪而二螯
C.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D.其宜從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23分)
四、(31分)10.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后也。(4分)
(2)是后,太祖拒袁紹于官渡,紹遣人招繡,并與詡書結援。(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認為傳主賈詡“有(張)良、(陳)平之奇”,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5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處)(4分)
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為 謀 辯 者 不 為 使 勇 者 不 為 斗 智 者 不 為 謀 則社 稷 危辯者 不 為 使 則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為 斗 則 邊 境 侵。
(選自《新序·雜事》)
13.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鷓 鴣 天
(北宋)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隨意。(1)上闋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描寫杜鵑?請結合作品簡析(4分)
答:
(2)從全詞來看,作者聽杜鵑啼叫,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答: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6個小題)(6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觀滄海》)
(2)飛湍瀑流爭喧豗,
。(李白《蜀道難》)
(3)豈無山歌與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4)或取諸懷抱,
。(王羲之《蘭亭集序》)
(5) ,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6)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
(7)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李密《陳情表》)
(8) ,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五、(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
戈壁聽沙(節選)
韓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學生曾想瞞著父母去新疆參加軍墾——其中便有我這個初中生。那次逃竄未遂的記憶被悠悠歲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尋得一機會西出邊關。
②據說我去得不是時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園已凋零,肅殺寒風把夢境中的繽紛五彩淘洗一盡,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舉目茫茫,大地干凈。不管什么時候在車上醒來,疲乏地探頭遠眺,看見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單調的灰黃,無邊無際又無聲無息,讓人覺得車子跑了幾天卻仍留在原地。
③我想,壯麗的西部文化是不是從我手中這一捧沙礫中流出來的?
④西部漢人不少,他們與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開始了對沙的征服。據說當年解放軍為投資軍墾,節省軍費,每人每年少發一套軍服,而且軍服都沒有衣領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圍爐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給他們一人補發了幾百塊錢。但他們手里的光洋叮當響,就是買不到什么東西。
⑤一位醫院護士還向我說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們初入疆時,怕野獸,怕鬼,晚上不敢上廁所。于是她們只能緊閉著門,一個人哭起來,女伴們就陪著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媽媽,實在忍不住了,帶著一個提包獨身而去,結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時,發現她雙腿已經凍壞,只得將大哭大鬧的她送往醫院,鋸掉雙腿……
⑥在烏魯木齊,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尋找,想知道誰是當年那位鋸去雙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來到這里,我會是這人海中的誰呢?是那位蹲在墻角咬著羊肉串,不時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嗎?
⑦戈壁灘收納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淚,但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滲漏了,無影無蹤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樣的灰黃色,沒有任何痕跡。
⑧遠古時期的戈壁似乎是較為繁榮的,西域早就是中國版圖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還證明,這里存在過石器時代,而東亞很多民族與這石器有著奇妙的關系。一些土家族史學家認為土家族為伏羲之后,源于甘肅,并以龍山縣彭何兩姓均自稱“隴西堂”為證。研究古代服裝的沈從文先生,認為今天的苗裝,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飾特征。王國維的《讀史》詩則開篇就是:“回首西陲勢渺茫,東遷種族幾星霜?何當踏破雙芒鞋,卻向昆侖望故鄉。”又說:“自是當年游牧地,有人曾號伏羲來。”
⑨如果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養育,那戈壁灘真是一個孕生中華民族的巨大子宮。上下幾千年,它輸送了一個又一個的種族遠去,自己卻枯縮了,干癟了,只剩下一片靜靜的黃沙,還有幾聲似乎沙化了的鴉噪。
⑩我靜靜地聽著屋外嗚嗚咽咽的風沙聲。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東亞億萬子孫而哭泣吧——戈壁灘如此干枯,以致沒有淚水,只有這嗚嗚咽咽的哭泣。
⑪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遠赴西域,一定是在睡夢中聽到了這哭泣,
有一種孩子對母胎下意識的眷戀和向往。⑫我離開新疆時沒有坐飛機,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聽沙。火車昏昏沉沉地搖晃著,因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對面的是一位維族青年,他告訴我,政府正在考慮運用日本專家在中東治理大沙漠的經驗,來綠化戈壁。當然,這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但我們會有錢的——他笑著說,抽了口莫合煙。
⑬我點點頭。這時,車頭長嘯了一聲,拉著列車掠過張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從母腹中第二次誕生下來。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 )(4分)
A.第③段用一個問句,獨立成段,強調了沙與壯麗的西部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筆墨描述軍墾戰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為童年未實現的軍墾夢。
C.文章追述戈壁源遠流長、繁榮燦爛的文化,是為了反襯肅殺、孤寂、單調的戈壁現狀。
D.文末對維族青年的描述,展現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達作者對西部人民精神的贊美。
E.文章以“沙”為線索,圍繞著看沙、聽沙、治沙,展開對戈壁文化消亡的審視思考。
16.文章第⑧段引用王國維的《讀史》詩有何作用?(6分)
17.文章題目是“戈壁聽沙”,作者從沙中聽到了什么?請簡要概括。(6分)
18.請解釋畫線句“有一種孩子對母胎下意識的眷戀和向往”的含意,并結合你的閱讀體驗或生活經歷,談談你的感悟。(6分)
六、(10分)19. 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擬寫一條“變臉”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楚,不超過60個字。(5分)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它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采用,而且已經傳到國外去了。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而形成的。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觀眾對此非常感興趣,看過之后,無不驚嘆。
答:
20.學校組織“感動中國”課本歷史人物評選活動,漢代蘇武當選。請你根據課文《蘇武傳》的內容,給蘇武寫一段頒獎詞詞,要求以第二人稱的角度來寫,不超過70字。(5分)
答:
七、(60分)2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 0分)
正方形和圓形是生活中最常見圖形,人們也由此聯想到人自身的一些品格——有人認為“方”就是“方正”,也有人認為“方”就是不知變通;有人認為“圓”就是靈活變通,也有人認為“圓”就是“圓滑”……
根據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現實生活的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②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③用規范漢字書寫。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屆“一診”考試
語 文 試 題(金牛區·模擬卷)
參考答案
一、(12分)1.A / B十二生肖(xiào),C殷紅yān, D 供奉gòng
2.D / A改弦更張(張),B計日成(程)功,C嚴竣(峻)
3.A (A. 爆發:指巨大的聲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現;還表示個人力量、情緒等的突然發作或表現。暴發:多用于和水相關的事物,如山洪、洪水等;還指用不正當手段突然得勢、發財,是貶義詞。B. 并非:即并不是,和后面的“是”重復。 C.卓爾不群:指人的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不合語境。D.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此句與內亂無關,故用錯)
4.B (A.偷換主語。把“刁亦男執導了《白日焰火》”改為“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首位華人柏林電影節影帝”應為“柏林電影節首位華人影帝”。 C.語序不當。“環保局”應放在“在”字之后。D.句式雜糅。改為:華麗回歸的“漢字英雄”以“用好漢字才是漢字英雄”為主題)
二、(9分)5.C (原文是“即以一個‘善’字來說,其內涵固不乏一些超時空的準則”。)
6.C (《弟子規》只重視“弟子”服從,不思考“父兄”何為,故本項錯誤。)
7.A (略)
三、(6分)8.B 此處為連續、接連的意思
9.C ( 都是連詞表目的,來。)A項第一個“與”是介詞“和”,第二個“與”是動詞,“親附、攀附”;B項前一個“而”是連詞,表承接或修飾,后一個“而”表并列;D項前一個“其”是代詞“這”,后一個“其”是副詞,表揣測大概。
四、(31分)10.(1) 如果有幸把事辦成了,就可以尊奉朝廷來征討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晚。
(評分標準:關鍵詞“濟”“國家”“走”,3分,大意1分。)
(2)在這之后,曹操在官渡抵御袁紹,袁紹派人招請張繡,并且給賈詡寫信希望雙方結盟。
(評分標準:關鍵詞“是”“拒”“書”,3分,大意1分)
11.參考答案
①遭遇危險能夠機敏善變,臨危不亂 ;
②與敵較量能夠料敵如神,攻守得法;
③選擇歸宿能夠正確判斷,富有遠見 。
(對應原文內容概括,意思大致符合即可;答對一處的分,兩處3分,三處5分)
12.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為謀/辯者不為使/勇者不為斗/智者不為謀/則社稷危/辯者不為使/則使不通/勇者不為斗/則邊境侵。(對兩處1分,共4分)
譯文:身為君主卻侮辱他的臣子,導致的結果是有才智的人不給國君出謀劃策;能言
善辯的人不愿替國君充當使節;勇敢的人不愿為國君戰斗。如果有才智的人不出計謀,
國家就有危險;有辯才的人不當使節,外交關系就不順暢;勇敢的人不愿戰斗,那么
邊境就會被侵犯。
13.(1)采用擬人、對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詞將杜鵑擬人化,表現了杜鵑與人親切,與隨意飛行對人冷漠的流鶯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
(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聞鵑啼感到“殷勤”,內心愉悅(1分),但又因杜鵑不停啼叫催歸,作者內心變得煩躁不安(1分),最后抱怨杜鵑不解人意,抒發自己羈旅在外,有家難歸的無奈與嘆息(2分)
14.(1)山島竦峙 (2) 砯崖轉石萬壑雷
(3) 嘔啞嘲哳難為聽 (4)悟言一室之內
(5)薄霧濃云愁永晝 (6)入則無法家拂士
(7)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8)潮平兩岸闊
五、(22分)15.解析 B項,“用很多筆墨描述軍墾戰士和援疆知青”的原因并不是“童年未實現的軍墾夢”;C項,“文章追述戈壁源遠流長、繁榮燦爛的文化”,是為了表現戈壁灘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E項,本文并不是“對戈壁文化消亡的審視思考”。
答案 A D
16.答案 ①印證上文,從歷史角度說明東遷種族為西部山川所養育;②用情感強烈的詩句引出下文對西部山川孕育中華民族的感嘆和眷戀;③引用名人詩句,豐富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和可信性。
17.答案 ①嚴酷的自然環境;②人們展現出的精神力量;③繁榮、悠久、壯麗的西部文化;④人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展望。(答出三點即可)
18.答案 句意理解:“母胎”是孩子的誕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和根脈,“眷戀和向往”表達作者對本源文化的追尋和懷想,這正是作者文化尋根意識的體現。
結合閱讀體驗或生活經歷談感悟時,可以從本文或其他作品中挖掘出人們對于曾給予中華民族營養的某種文化追尋和懷想的深意。
19. 變臉是川劇藝術中通過“抹(臉)”“吹(臉)”“扯(臉)”等手法改變面部形態,揭示人物內心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藝術特技。 答案句式正確(符合下定義的句式),抓住了關鍵詞(手段、目的、作用),句子基本通順即可給4分
20.頒獎詞示例:
你闊別長安,游蕩于寒沙衰草;你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你用挺直的脊梁和鐵血般的執著,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書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忠貞。
得分點:緊扣人物的事跡,展示人物的品質、精神,第二人稱的手法,語言優美,酌情給分。
六、(60分)略
附:古文翻譯:賈詡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人。年少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只有漢陽人閻忠看出他是個特異的人才,認為賈詡有張良、陳平的奇策。被推選為孝廉,任郎官,因為身染疾病而離開官職,向西回還,到達了汧,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賈詡同行的幾十個人都被他們所拘執。賈詡告訴他們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千萬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會以厚禮來贖我的。”當時太尉段颎,從前做過很長時間的邊將,威勢震懼西方各地,所以賈詡借段氏來驚駭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傷害他,和他結盟后把他護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殺死。賈詡事實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權衡變局以渡過危難,均類似這些例子。
董卓進入洛陽,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遷為討虜校尉。后來董卓失敗,大家都深感恐懼,當時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都想解散軍隊,乘隙走小道回還故里。賈詡告訴他們說:“聽說長安中正在商議想把涼州人全部誅殺,而你們拋棄屬眾單獨行動,就是一個亭長也能把你捆縛起來。你們還不如率領著兵眾向西行去,在所經過的地方收編兵卒,來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能有幸把事辦成,就遵奉朝廷來征討天下,如果沒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大家都認為這樣對。后來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業而封他侯爵,賈詡說道:“這是救命的策略,哪有什么功勞!”堅持拒絕不肯接受。張繡在南陽,賈詡暗中勾結張繡,張繡就派人迎接賈詡。賈詡游說了張繡與劉表聯合。后來太祖接連出兵征伐張繡,有一天曹操帶兵退回,張繡親自追討。賈詡告訴張繡說:“不可以去追擊他,追擊他一定會失敗。”張繡不肯接納賈詡的意見,派兵前往和太祖會戰,終于大敗而退還。賈詡告訴張繡說:“現在趕緊再極力追討,繼續打下去一定可以獲勝。”張繡謝絕賈詡的意見而說:“就因為沒有采用你的話,以至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失敗了,為何還要繼續追擊呢?”賈詡回答他說:“出兵作戰的形勢是隨時變化的,趕緊前往追擊一定會獲利。”張繡采信他的話,于是整收潰散的兵卒前往追擊,和太祖再度作戰,果然獲勝而回來。
在這之后,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紹的軍隊,袁紹派人去招請張繡,并且寫了封信給賈詡請求結盟。張繡想答應,賈詡就公然的在張繡面前告訴袁紹的使者說:“回去謝絕袁本初,兄弟之間都不能互相容納,卻想要能容納天下國士,可能嗎?”張繡聽后大為驚慌,恐懼地說:“何至于到這種地步!”隨即私下對賈詡說:“既然如此,那么當何去何從?”賈詡就告訴他說:“倒不如追隨曹公。”張繡又問道:“袁紹兵強曹公勢弱,而且又和曹公互結怨仇,如何去追隨他呢?”賈詡告訴他說:“正因為如此更應該追隨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統令天下,這是第一個應該追隨的原因。袁紹兵力強大,我們以少數的部眾前去追隨他,他一定不會重視我們。曹公屬眾弱而少,他能得到我們,一定感到非常的欣喜,這是第二個應該追隨的原因。凡是有稱王稱霸于天下的雄心大志的人,一定會拋棄所的有私人恩怨,來在四海之內表明自己大公無私的崇高的德行,這是第三個應該追隨的原因。希望將軍你千萬不要再遲疑了!”張繡果然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領徒眾歸服了太祖。太祖見到他們,大喜,親自握著賈詡的手說:“使我的威信顯布于天下的人,就是你。”上表推薦賈詡為執金吾,又封他為都亭侯,升遷為冀州的州牧。
文帝即位,任賈詡為太尉,進封為魏壽鄉侯的爵位,賈詡年七十七歲逝世,謚號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