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溫州八校高三返校聯考
語文試卷
一、
語言文字運用(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 鞭笞(chī ) 矩(jǔ)形 攻訐(jié) 前倨(jù)后恭B. 旋(xuán)渦 戲謔(xuè ) 干癟(biē) 量(liàng)體裁衣C. 笑靨(yè) 召(zhào)喚 徇(xún)私 大腹便便(pián)D. 收殮(liàn) 稂(liáng)莠 胡謅(zhōu) 令人咋(zé)舌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 今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前事不忘,后世之師,記住歷史,不是延續仇恨,而是記住教訓,知恥后勇,不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B.與《小時代3》赤裸裸地張揚物質主義的“青春夢想”不同,《后會無期》是用看似散淡隨性、實則覬覦名利之術,裱新著上世紀后期以來的陳腐的“青春叛逆”。C. 不曾被任何外在的力量裹脅,內心的焦燥不安將裹挾著隨之而來的反應向著未知的將來綿延而去。D.消息人士稱,當選總統波羅申科以最后通碟形式要求軍方在7日的就職典禮前徹底清除當地民兵武裝。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A.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逐漸延長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但對不同的勞動者,應該有不同的政策,不同崗位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B.不管我國目前面臨的海洋權益斗爭形勢十分嚴峻,但我們要堅信,隨著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同周邊國家海洋權益爭議問題會得到圓滿解決。C.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到下一次群眾評議的時候,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一定都會有口皆碑。D.在電腦、手機的沖擊下,漢字書寫面臨著日漸式微的窘境,不少人動筆寫字的興趣不再濃厚,他們的漢字書寫能力正在下降,“提筆忘字”成了他們真實的書寫狀態。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戶籍制度像一堵無形的墻,不僅催生出大都市與中小城市、沿海城市與內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鄉切割為二元結構。B.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講話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改革重點,找準突破口,敢啃硬骨頭。C.有公眾質疑,張煒的《你在高原》獲獎不但加重了矛盾文學獎對于公眾的困惑,而且阻礙了公眾進入純文學領域。D.大范圍的霧霾使長三角地區變得“灰頭土臉”,紹興、湖州等地空氣質量曾一度達到重度污染程度。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④⑥①② D.⑤③④①⑥②6.閱讀下面這則材料,在空格里續寫合適的一句話,不超過20個字。(4分)匠人們在選擇小提琴木料時,非常在意樹木的年輪。在他們看來,每棵經歷歲月洗禮的大樹中都藏有一個精靈,而這個精靈正是一把提琴的靈魂。木料選出,風干切割后,放入一個終年不見陽光的房間四到五年。這樣,本來混沌的木板就有了靈異,萬籟俱寂中那些曾經吐納的自然之氣、收藏的百鳥之聲,才會像沙漏一樣從木頭中滲透出來。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一個人要成大器,必須□□□□□□□□□□□□□□□□□□□□。7.南京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哭墻上有這樣一行字“死難者:300000”,如果把它改為“死難者:三十萬”,你覺得哪種表達效果好?請作簡要說明。(5分) 8.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的開頭是這樣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一開頭向來被人們稱道。在你讀過的作品(包括課文)中,有哪些開頭是很精彩的?請舉一例,并作賞析。(5分)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9分)絲綢之路與絲路學研究(節選)
①1868年,德國人李希霍芬對中國地貌和地理進行了規模宏大的綜合考察。他從親身的考察和得到的歷史資料中發現,古代在中國的北方曾經有過一條稱得上是絲綢之路的橫貫亞洲大陸的交通大動脈,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許多足以令后世贊嘆和瞻仰的遺跡和文物。②李希霍芬的偶然發現,在以后半個世紀中竟演變成一場對中國歷史遺跡和珍貴文物的浩劫。數以萬計的堪稱國寶的珍貴文物,從此流失海外。與此同時,絲綢之路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也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國歷史學家赫爾曼在1910年發表的《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古絲路》完成了對絲綢之路的學術認證。后來經過他編著書籍加以宣揚,絲綢之路為世人熟知。③平心而論,絲綢之路原本只是對亞洲東部和中部的歷史毫無所知的歐洲人,在經過實地考察之后從大量的歷史遺存中了解到的,當時已經人煙稀少的中國西部地區在千百年前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并且在古代亞洲東部地區和地中海之間,由于頻繁的使節往來、商品交換、宗教傳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過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榮歷史。東方曾經有過的這種文明,本來足以使進入環球航行時代以來歐洲列強所標榜的“歐洲中心論”發生動搖。然而自從歐洲學術界提出絲綢之路之后,接下來就有“古巴比倫移民中國”、“腓尼基人航抵山東”、“中國人種西來”、“仰韶彩陶文化西來”、“中國青銅工藝西來”的學說接踵而來,似乎無論哪一樣新發現、新材料都在顯示中國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見絲綢之路的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歐洲人或者說歐洲的學術界想要指明東方文明源自西方。④絲綢之路在更深的層次上提出的是一個中國文明如何起源、從何而來的大問題。在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的研究中,自絲綢之路提出以后,到現在為止的一個多世紀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歐洲中心論”框架下對歷史潮流的歪曲和誤解。爾后50年,絲路學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學者對中國文明的起源,從它的發端、演進到成熟的全過程進行了規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對現今尚在的遺址、遺存的文物給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復和研究,終于弄清了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文明是一個至少在一兩萬年前甚至一二百萬年前,就已獨立形成的生態環境。⑤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絲綢之路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東西方的經濟交流,更重要的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這種關系才是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所在,也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文明傳播的重大命題。(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絲綢之路的發展,曾引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遺跡和珍貴文物的浩劫。B.1868年李希霍芬發現了絲綢之路,直到1910年歷史學家赫爾曼才完成了對絲綢之路的學術認證。C.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洲東部地區和地中海之間頻繁的使節往來、商品交換、宗教傳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D.歐洲學術界提出絲綢之路后發現,東方文明源自西方。10.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絲綢之路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結果,否則,實際的絲綢之路要短得多。B.隨著對考察和研究的深入,絲綢之路也慢慢加長,逐漸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發現,絲綢之路比人們認識到的要長,它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D.如果不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絲綢之路就不會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11.結合全文內容,請簡要概括絲路學研究的意義。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20分)山村弦歌①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長到窗外了,教師節得的,學生特意全體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單八杯紅酒,我那天臭美得四處得瑟。(2)窗外秋玫瑰開得正好,我的記憶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鄉,村莊小學課堂上。那時我們也給老師送花,五月初山丹丹開成焰火,我們都是采花大盜,家里,老師的辦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滿了,香氣汩汩穿流,我們就是一株株快樂的植物.老師儼然是護佑的“樹頭”,還必帶一束花回家,給他病癱的老婆看。(3)他疼愛那個病怏怏的女人,盡力讓她活得舒服,每晚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業。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農藥,恰好他有事趕回家救了命。他嚴肅地哄她:“為啥你得穩穩地坐著動不了,你是樹根,樹頭的主心骨,你沒了我們活不好。”女人便高興得做起了樹根。 (4)貧困,勞累,睡眠不足,他的臉像松樹那樣常青著,又永遠地穿草綠的衣褲,背草綠的挎包。早起去田間勞動,奔回家做飯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餑餑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學校,用現在的話叫深圳速度。校長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齊,及時站在了課堂上,看他的蝦兵蟹將闖進來,細長的眼睛蕩起得意的笑。(5)樹頭脾氣好,但對男生犯錯誤不客氣,腦繃子彈得錚錚響,一腳踹屁股從講臺踹到門外去。鄉間的孩子太野,課間也跑到樹林里轉一圈打一兩只麻雀,拔光毛用紙包起來,就地挖坑燒烤,吃得嘴邊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魚,順便拎幾只青蛙水線蟲回來捉弄說話咬舌的女生。(6)樹頭對女生就寬容多了。課間休息時間長,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樹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擠到別人的臉上玩鬧,牙酸倒了,方想起還上課中,媽呀一聲跑回去。(7)樹頭的眼光似立秋的劍,穿透幾個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轉到男生處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腳,寫三篇深刻檢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現。(8)樹頭作文課上格外活潑,聲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墻都掉渣,總算換了白背心,講出汗了便撩開去撓撓肚皮。小學老師很累,兩個年級同上復式班,要變幻多種角色教所有的課程,我是覺得好的,早早做完作業聽高年級課文,趣味得緊。(9)蛤蟆骨朵兒在黑板上游來游去,音樂課上,他擺弄五線譜,想給榆木腦袋們開開仙竅.我們這些笨拙的牻牛兒苗‚針,沒一個走得準,干脆畫小人描張飛趙云去了。老師看情形不對,立刻又張開大嗓門:“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聲震林樾,一群亢奮的鳥呼拉拉撲過來。他的青黃的臉也變紅了,像年輕的沒有任何壓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徑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濕了,他轉身出門。我們仍扯著吼“你把美麗帶給人間”。(10)黃昏.我們值日鎖門,聽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樹頭老師坐在臺階上拉二胡,專注,頹廢,憂郁,滿目悲傷的水汽。地雷花靜靜開著落著。空曠的校園,后面蕭條的秋草坡。是整個小學時光最寂寥的一瞬。(11)我們不懂他的憂傷。(12)不久小學撤了,給錢少又拖欠,沒有老師來,幾歲的娃就得過山過梁找學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機種地,牛群也沒了。孩子老早不念書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開了,艷也無人采。樹頭老師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樣了,我不知道。(13)有時路過他們村莊,白墻紅頂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脫貧了。也老了。還能拉得動二胡不? (選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刪改)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傳授《詩》學,均配以弦樂歌詠,故稱“弦歌”。后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為“弦歌”。②牻(máng)牛兒苗:別名太陽花。12.文章開頭寫學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13.文章第⑽段波浪線句子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3分) 14.賞析文中畫橫線的語句。(4分)(1)我們就是一株株快樂的植物.老師儼然是護佑的“樹頭” (2) 我們仍扯著吼“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15.概括樹頭老師的形象。(6分) 16.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為題,聯系全文和注解,談談其中的含義。(4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2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9分) 李諤,字士恢,趙郡人也。博學解屬文。仕齊,為中書舍人,有口辯,每接對陳使。周平齊,拜天官都上士。諤見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結納。及帝為丞相,甚見親待,訪以得失。時兵革屢動,國用虛耗,諤上《重谷論》以諷焉。帝納之。 上謂群臣曰:“朕昔為大司馬,每求外職,李諤陳十二策,苦勸不許,朕遂決意在內。今此事業,諤之力也。”賜物二千段。 諤見禮教凋弊,公卿薨亡,其愛妾侍婢,子孫輒嫁賣之,遂成風俗,乃上書曰:“臣聞追遠慎終,人德歸厚,三年無改,方稱為孝。如聞大臣之內,有父祖亡沒,日月未久,子孫無賴,引其妓妾,嫁賣取財,有一于此,實損風化。妾雖微賤,親承衣履,服斬三年,古今通式。豈容遽褫衰绖,強傅鉛華,泣辭靈幾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見者,猶致傷心,況乎人子,能堪斯忍!復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貴,平生交舊,情若弟兄。及其亡沒,杳同行路,朝聞其死,夕規其妾,方便求娉,以得為限。無廉恥之心,棄友朋之義。且居家理務,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贊務?”上覽而嘉之。 諤又以時文體尚輕薄,流宕忘反,上書曰:臣聞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變其視聽,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為訓人之本,《詩》、《書》、《禮》、《易》,為道義之門。故能家復孝慈,人知禮讓,正俗調風,莫大于此。其有上書獻賦,制誄鐫銘,皆以褒德序賢,明勛證理。茍非懲勸,義不徒然。降及后代,風教漸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興,屏黜浮詞,遏止華偽。自非懷經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預搢紳,參廁‚纓冕。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艷,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注釋:①引預:引薦。②參廁:參與;置身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博學解屬文 屬:寫作B、流宕忘反 反:返回C、何能贊務 贊:贊揚D、自非懷經抱質 自非:如果不是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 今此事業,諤之力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B. 朝聞其死 圍之不繼,吾其還也C. 諤又以時文體尚輕薄 樊噲側其盾以撞 D. 子孫輒嫁賣之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諤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時也很看重李諤,他們之間結下了很深的交情。B.文帝即位后,李諤多次上書反對當時浮華艷麗的文風,文帝或“納之”或“覽而嘉之” 都能從諫如流。C. 李諤認為文風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他們撰寫文章崇尚文詞優美華麗,下面紛紛起而仿效,遂成一種社會風尚。到了江東齊、梁朝,這種文風的危害達到了極點。D. 隋文帝為了端正文風,詔令天下公私文書都要寫得符合實際情況,并處分了一位因奏表寫得浮華艷麗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員極大的震動。20.用“∕”給下面文段斷句。(3分)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3分)答: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22—23題。(7分)梅花引①·荊溪阻雪
宋 蔣捷②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綿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釋:①梅花引:古代的詞牌名。②蔣捷:咸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其氣節為時人所重。22.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23.賞析畫線的詩句,說說作者為何而愁?。(4分) (三)古詩文默寫。(6分)24.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1)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2)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 。(王勃《滕王閣序》)(3)志士仁人,無 ,有 。(《論語》)(4)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李白《將進酒》) (5)滄海月明珠有淚, 。此情可待成追憶, 。(李商隱《錦瑟》)四、作文(60分)25.請以“走進高三”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敘事抒情,也可以發表議論,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字數800以上。不得抄襲套作。
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溫州八校高三返校聯考
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A(B,干癟正確讀音應為干癟biě;C,徇私正確讀音應為徇xùn私;D,稂莠正確讀音應為稂láng莠)2、B(A項中“后世之師”應為“后事之師”;C項中“焦燥”應為“焦躁”;D項中“通碟”應為“通牒”)3、D(A項中的“逐漸”應換成“逐步”;B項中的“不管”應該換成“盡管”;C項中“有口皆碑”。碑:紀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紀功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機關作風的變化”顯然達不到“建碑”來“歌功頌德”的程度,況且這件事情尚未實現,也不是已經被普遍肯定的事情,所以就不能用“有口皆碑”。可改用“有目共睹”。)4、D(A項中“不僅催生出大都市與中小城市、沿海城市與內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鄉切割為二元結構”應改為“不僅把城鄉切割為二元結構,而且催生出大都市與中小城市、沿海城市與內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B項中“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改革重點”中“從”改成“把”。C項中“矛盾文學獎對于公眾的困惑”應該改成“公眾對于矛盾文學獎的困惑”)5、C (可由語段上半句“葫蘆”可以判斷出緊跟下句為③,介紹“葫蘆”情況,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蘆”較為順暢,④⑥介紹葫蘆的制作過程,①介紹葫蘆的歷史,②是對整個語段進行總結) 6、長期積淀,韜光養晦。(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7、“死難者:300000”表達效果好。(1分)用了六個數字,很有視覺的沖擊力,奪人耳目;憑吊者對這一串數字往往會數一數,“個、十、百、千、萬”等,這樣更顯得數字的巨大,懾人心魄,加深印象,銘記于心;連用五個“0”給人更多的聯想。(答出2點即可)如答“死難者:三十萬”表達效果好的,只要能說出理由,酌情給2分,如:簡潔明了等。8.參考答案:1.(1)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馬爾克斯《百年孤獨》)(2)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秋夜》)(3)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朱自清《荷塘月色》)(4)西南聯大有許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汪曾祺《金岳霖先生》)(5)舊歷的年底畢竟最象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魯迅《祝福》) (6)大江東去浪淘金,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提示:應從內容表達和形式兩方面作答。可以從如下方面回答:語言簡潔,含義豐富;猶如鳳頭,奪人耳目;奇句奪目,見而一驚;懸念疊出,不忍舍棄;總起下文,揭示中心;驟響易徹,起筆高峻;扣題示旨等。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舉例妥當,賞析言之成理即可。舉例恰當2分,賞析3分)9.D解析:“東方文明源自西方”的說法并不是在提出絲綢之路之后,根據原文內容,歐洲學術界之所以提出絲綢之路,就是為了指明東方文明源于西方。10.C。因為絲綢之路是現實存在的,考察和組織只是讓人們對它的認識更準確,更全面而已,所以A、B、D三項的表述都不夠準確。11.推翻了歐洲學術界對東方文明的歪曲認識;弄清了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文明是一個至少在一兩萬年前甚至一二百萬年前,就已獨立形成的生態環境。12.引出下文對樹頭老師的回憶。與下文的音樂課和樹頭老師“拉二胡”等內容呼應。暗扣主題,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恩。(每點1分,共3分)13.描寫了校園及周邊環境的寂靜、空曠、蕭條(或答“寂寥)的特點,烘托了二胡樂曲的幽怨,烘托了樹頭老師內心世界的憂傷。(每點1分,共3分)14.(l)運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表現我們生活的快樂,歌頌樹頭老師對學生的保護和幫助。(1分)(2)運用雙關手法。(1分)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和贊美。(1分)15.外觀形象:生活貧困、忙碌、勞累;(1分)生活樸素,注意自身儀表。(1分)內在品格:熱愛教育工作,在艱難的環境中仍盡忠職守。(1分)注意教育方法,既嚴格要求又能寬嚴相濟。(1分)關愛家人和學生,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1分)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所迫,內心充滿熱情又略帶哀傷。(每點1分,共6分)16.淺層含義:指樹頭老師在音樂課上教我們唱歌和在黃昏時坐在臺階上拉二胡。(2分)深層含義:化用“弦歌”的文化內涵,贊美樹頭老師對鄉村學生的教育。(1分)通過“弦歌”深入樹頭老師的內心深處,揭示鄉村教師的不幸和哀傷。(1分)17.答:C。贊:輔佐18.答:A(A兩個“也”都表判斷語氣;B前“其”作第三人稱代詞“他”,后“其”祈使語氣,相當于'還是';C前“以” 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因為',后“以” 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來';D前“之” 第三人稱代詞,“她們”,后“之”指示代詞,:“這,此”。)19.答:B(李諤上書多次,但每次上書的內容不相同,不都是反對當時浮華艷麗的文風,而“帝納之”是對他的上《重谷論》;“上覽而嘉之”是對他的為“禮教凋弊”上書。)20.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譯文:物品的所以有隱藏不露的,是為了防備盜賊。人也是一樣。盜賊也是人,同樣要戴帽穿靴,同樣要穿著衣服。他們與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這種美好的本性不能長久保持不變罷了。(斷對3處給1分)21(1)答:(曹魏三祖)忽略治理萬民的大道,喜好雕琢詞句的小技。(補出主語1分,解釋“忽”“好”1分,“雕蟲小技”1分)(2)答:從此公卿大臣感覺到(圣人學說)是正道,沒有人不深入鉆研古籍經典,徹底拋棄奢浮華麗的文風。(莫1分,鉆仰墳集1分,華綺1分,大意1分)22.答:構思新穎,以擬人手法,借白鷗設問(1分),沒有描繪雪景,也沒有直敘受阻,只是虛筆側寫(1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這一題旨(1分)。23.答:直寫夜雪,扣題“荊溪阻雪”,表達了詩人被迫滯留荊溪的愁思(2分);引入梅花這一高潔的形象,使立意更深刻,聯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隱居不仕的經歷,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還應有憂國傷時的愁懷(2分)。24.略。25.作文評判參考高考作文評判標準。附 文言文參考翻譯:李諤字士恢,趙郡人。好學,知道作文章。仕北齊為中書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陳國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齊后,拜授他為天官都上士。李諤見隋高祖有奇異面貌,于是深深與之結交。高祖為北周丞相后,很親近他,問他為政的得失。那時戰爭連年,國庫空虛,李諤上《重谷論》,以諷勸高祖,高祖全然采納。高祖對群臣說:“我過去當大司馬時,常求放外任。李諤陳述十二策,苦勸我不要到外地任職,我于是決意在朝內作官。如今這番事業,是李諤出的力啊。”賜他縑絲二千段。李諤見禮教凋敝,公卿剛死,其愛妾、侍婢,就被子孫嫁掉、賣掉,于是形成了風俗。李諤上書說:“我聽說,追念遠逝的人,善始善終,民德才能歸于忠厚;三年之喪無改,才稱為孝順。我聽說朝中大臣,有父親祖父去世,日月還不久,其子孫為無賴之徒,就瓜分他們的的女妓愛妾,嫁了、賣了,以取錢財。 即使只有一個事例在如今,就實在有損風化。愛妾雖然微賤,但親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為之服喪三年,這是古今的通例。豈能容忍急急脫下喪服,強迫施上粉黛,讓她們在先人的靈牌前哭泣告辭,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傷心,何況還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們之間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卻把朋友當作路人,早晨聽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勸朋友的愛妾改嫁,方便時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愛妾為目的,毫無廉恥之心,拋棄朋友的情義。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國?”皇上看了表章,很贊賞。李諤又因寫作文章的人,崇尚輕薄,轉相師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記返回正道,于是上書道:我聽說,古代的先賢圣哲教化人民,必須改變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的嗜好欲望,堵住他們的邪惡放肆的心,顯示他們以淳樸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訓導人民的根本;《詩》、《書》、《禮》、《易》,是崇尚道義的門徑。所以能夠恢復孝順慈愛,讓人人都知道禮讓,調正民風民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書獻賦,寫誄文刻銘文的,都是用來褒揚功德,贊揚賢能,注明功勛,證明大理。如非懲惡揚善,于道義上,不讓白寫白刻這些東西。到了后代,風俗教化逐漸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辭,忽視治國大道,喜好雕蟲小技。下面跟從上頭,就如影之隨形,響之從聲,競比文采,于是成了風俗。江東的齊、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無論貴賊賢愚,只求吟詩詠詞,競比一韻之奇,爭比一字之巧。當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開始)振興,屏退貶黜輕浮(之風),大力阻止華麗虛偽(之習)。假如不是心懷經典,懷抱樸質,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薦入仕途。開皇四年,廣泛地詔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書信,都應該是符合實際的記載。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寫的公文表章華美艷麗,被送到有關的部門問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覺道了(文章的)正路,沒有誰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徹底拋棄華麗綺艷(的文風),選擇先王的完美典籍,在當今之世倡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