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單科質量檢查
語文試題
本試卷分五大題,共12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補寫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2)羈鳥戀舊林,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3) 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4) 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5)傷心秦漢經行處,_________________。(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6)以中有足樂者,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駁《復仇議》
[唐]柳宗元
①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邦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予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 ②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若日無為賊虐①,凡為子者殺無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②殺無赦。其本則合,其用則異,旌與誅莫得而并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傳于后代,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蓋圣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于一而已矣。 ③向使刺讞③其誠偽,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則刑禮之用,判然離矣。何者? 若元慶之父,不陷于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問,上下蒙冒,吁號不聞;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處心積慮,以沖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 其或元慶之父,不免于罪,師韞之誅,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④且其議曰:“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是惑于禮也甚矣。禮之所謂仇者,蓋其冤抑沉痛,而號無告也;非謂抵罪觸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其非經背圣,不亦甚哉! 《周禮》:“調人④,掌司萬人之仇。凡殺人而義者,令勿仇;仇之則死。有反殺者,邦國交仇之。”又安得親親相仇也? 《春秋公羊傳》曰:“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復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于禮矣。 ⑤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于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黷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 ⑥請下臣議附于令,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選自《柳宗元集》)
[注]①賊虐:殘害。②為理者:當官的人。③刺讞:審理判罪。④調人:周代官名。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旌其閶 旌:表彰 B.原始而求其端 原:最初 C.非經背圣 非:違背 D.不愛死 愛:吝惜3.下列四組中,全都屬于作者直接駁斥陳子昂主張的一組是( ) (3分) ①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②旌與誅莫得而并焉 ③誅其可旌,茲謂濫 ④旌其可誅,茲謂僭 ⑤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⑥元慶能不越于禮,服孝死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第一段指出陳子昂在《復仇議》中對徐元慶復仇案采取“誅之而旌其閭”并將之“編制于令,永為國典”的主張是錯誤的。 B.第二段針對陳子昂的主張進行駁斥,在闡述封建禮(情)與刑(理)本質一致的基礎上,指出他的主張自相矛盾、黷刑壞禮。 C.第三、四段對案件所涉及的雙方進行具體分析,闡明誅殺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并引經據典,指出陳子昂的主張違背了圣賢經傳的訓條。 D.本文從維護封建“禮”與“法”的尊嚴出發,調和為親報仇與守法之間的矛盾,其目的是為了揭露吏治黑暗和官官相護的社會現實。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6分)(1)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江夜
[清]吳錫麟
萬峰壁立大江橫,秋色連天露洗清。但覺無船無月載,不知是水是風行。
隔汀孤鳥欲同夢,逆浪老魚微有聲。半夜月沉潮又上,漁燈流過蓼花明。
(選自《晚晴移詩匯》)(1)為什么詩人“但覺無船無月載,不知是水是風行”?請談談你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從情與景關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頸聯或尾聯進行簡要賞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5分) A.得到梅去世的消息,覺新是平靜的,他趕往錢家為梅料理后事。在向靈柩告別時, 他沒有哭,也沒有悲哀,他有的是滿腹的憤怒,他用一種交織著愛和恨的聲音說出了一番話。 (《家》) B.隱修女用石頭砸鐵窗欄,愛斯梅拉達從鐵窗進入小屋——“老鼠洞”,母女倆沉浸在骨肉團聚的歡樂里。這時,克洛德喊來憲兵包圍了“老鼠洞”。隱修女把女兒藏在小屋的一角以躲避搜查。 (《巴黎圣母院》) C.葛朗臺從前上過一個猶太人的當。在談判時,葛朗臺替那個兩手捧著耳朵,假裝聽不清又口吃得厲害的猶太人尋找思想與字眼,把猶太人的理由說得像是應該似的。那場交易是葛朗臺平生唯一吃虧的買賣。(《歐也妮·葛朗臺》) D.就在趙伯韜等待公債市場的斗爭能傳來好消息時,他從王和甫的電話中得知,杜竹齋已將資金投向了吳蓀甫。趙伯韜對著電話,大聲地叫道:“我們大勢已去了呀! ”(《子夜》) E.自從隨著流放隊伍跋涉了兩個月后,馬斯洛娃內心的變化也在她的外貌上表現出來。她消瘦,曬黑,仿佛蒼老了似的,她的兩鬢和嘴角露出細紋,她不再讓一綹頭發飄到額上來,而把頭發都包在頭巾里。(《復活》)8.簡答題。(選做一題)(5分)(1)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回答問題。 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詩曰: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劉表見詩大怒,拔劍言曰:“誓殺此無義之徒!” “無義之徒”指誰?毛宗崗對上述四旬詩評點道:“龍躍池中,正應馬躍溪中。假詩之句,已預為之讖矣。”請復述原著相關情節。(2)閱讀下面的《紅樓夢》選段,回答問題。
(她)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唧唧嘟嘟說道:“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眾人笑推她說道:“快醒醒兒,吃飯去。這潮凳上還睡出病來呢。” “她”指誰?她因何事醉酒?請復述原著相關情節。 選答第( )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9.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6分) ①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鄉黨》)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 (1)請概括出①③兩個選段中孔子與孟子思想的共同點。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③兩段中曾子和孟子對“仁'的看法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述。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現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白 描
孫犁
①魯迅幾次說到白描筆法的好處,所謂白描,在寫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簡練。但這是很難的。能幾筆畫出一個人,是要有經驗的畫家才行。在初學畫的時候,一定是擦了再畫,畫了再擦,不知經過多少次練習,然后才能一筆是一筆。 ②白描的功夫,是作家對生活人物異常熟悉,經過周密觀察研究的結果。如果事先沒有觀察或不熟悉,面對面工筆細涂,尚且不像,何況白描? ③魯迅的小說,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來,他的作品,沒有過多的風景描寫,沒有過長的人物對話。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瑣碎地描寫人物的裝飾。對話、心理、環境和服裝,都緊緊扣在人物的行動性格上。一切描寫敘述都在顯示人物的形象,絕不分散甚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從人物情節出發,找到的最為特征的表現。
④能夠做到這樣,作家就近于成熟了。從繁瑣到單純,要經過很多苦心。我們要避免的是造作。什么是造作?就是在一個人物之上,強加形容,濫作猜測;在一個環境之上,鋪張涂飾,不分黑紅。例如一個人物,本無必要,我們卻強要他做幾個動作,算作描寫,以示生動;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本無必要,我們也強要加一兩點形容。敘述農民,都是從土地改革以前,說到實現社會主義以后;描寫工人,一定依次說完日本、國民黨和解放以來的三個時期。 ⑤你這樣寫,我也這樣寫,就成了曹雪芹說的:一千個人一個面孔,一千個人一個聲音。既無情節的不同,也沒有性格的差異。這樣的描寫,繁復或是簡略,都成了無謂,和白描的精神是背馳的。 ⑥文章里的造作和日常里的造作一樣,是因為沒有真實的基礎。造作的人物,造作的動作和言語,都不是從生活里積累起來,更沒有在作家頭腦里成熟。都是臨時寫到了,才勉強添加進去的。它就像壞導演導出來的戲劇一樣,雖是滿場動作,滿臺喊聲,也只能引起一時的哄笑。 ⑦魯迅的人物,是一色的白描。阿Q、孔乙己不用說了,就是那些很不重要的配角,只要在魯迅的筆下出現一次,談吐幾聲,也便立刻被我們認識,成為永久不磨滅的形象了。對于鄉下的一次社戲,兒童們的一次行船,瓜園的一個夜晚,禾場的一個黃昏,一經魯迅描寫,也就成了既有文學價值又有民俗學價值的風物斷片。 ⑧魯迅寫這些小說的時候,身在北京。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故鄉的印象是非常鮮明,非常強烈的。所以寫出來,就能夠真實,能夠洽如其分。可以想象,魯迅平日是如何關心這些農村現象,關心這些人物的命運;對于被剝削迫害的農民,寄予了多么大的真誠的同情;他傾聽著農民說話,能立刻理解他們的心情。 ⑨所以,白描的功夫,是從對生活,對人民的關心的基礎上,再加上對藝術的嚴謹,才能養成的。(節選自《耕堂文論》)
10.下列對文章所說的“白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3分) A.白描是一種不浮夸矯飾,不強加形容,而崇尚簡練的寫作手法。 B.白描更需要作家對生活、對人物異常熟悉,周密觀察研究。 C.白描是不用繁復瑣碎的筆法而以寫意的手法突出顯示人物特征。 D.白描的功夫源于對生活、人民的關心,以及對藝術的嚴謹。11.第④段“能夠做到這樣,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這樣‘‘指的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以“白描”為題,卻用了不少筆墨談“造作”,為什么?請簡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本題為選做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甲)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血梯”①
王統照
①中夜的雨聲,真如秋蟹爬沙,急一陣又緩一陣。風時時由窗欞透入,令人驟添寒栗。坐在慘白光的燈下,更無一點睡意,但有凄清的,幽咽的意念在胸頭沖撞。回憶日間所見,尤覺愴然!這強力凌弱的世界,這風瀟雨晦的時間,這永不能避卻爭斗的人生,……真如古人所說的“憂患與生俱來”。②昨天下午,由城外歸來,經過宣武門②前的橋頭。我正坐在車上低首沉思,忽而填然一聲,引起我的回顧:卻看幾簇白旗的影中,閃出一群白衣短裝的青年,他們脫帽當扇,額汗如珠,在這廣衢的左右,從渴望而激熱的啞喉中對著路人講演。那是中國的青年!是熱血沸騰的男兒!在這樣細雨陰云的天氣中,在這凄慘無歡的傍晚,來作努力與抗爭的宣傳,當我從他們的隊旁經過時,我便覺得淚痕暈在睫下!是由于外物的激動,還是內心的啟發?我不能判別,又何須判別。但橋下水流活活!仿佛替冤死者的靈魂咽泣;河邊臨風搖舞的柳條,仿佛惜別這慘淡的黃昏。直到我到了宣武門內,我在車子上的哀夢還似為淚網封住,尚未曾醒。③我們不必再講正義了,人道了,信如平伯君之言,正義原是有彎影的(記不十分清了,姑舉其意),何況這奇怪的世界原就是獸道橫行,憑空造出什么“人道”來,正如“藐姑射的仙人可望而不可及”。我們真個理會得世界,只有尖利的鐵,與燦爛的血呢!平和之門誰知道建造在哪一層的天上?但究竟是在天上,你能無梯而登么?我們如果要希望著到那門下歇一歇足兒,我們只有先造此高高無上的梯子。用什么材料做成?誰能知道,大概總有血液吧。如果此梯上而無血液,你攀上去時一定會覺得冰冷欲死,不能奮勇上登的。我們第一步既是要來造梯,誰還能夠可惜這區區的血液!④人類根性不是惡的,誰也不敢相信!小孩子就好殺害昆蟲,看它那欲死不死的狀態便可一開他們那天真的笑顏。往往是猴子脾氣發作的人類(豈止登山,何時何地不是如此!),“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的話,并非苛論。隨便殺死你,隨便制服你,這正是人類的惡本能;不過它要向對方看看,然后如何對付。所以同時人類也正是乖巧不過,——這也或者是其為萬物之靈的地方。假定打你的人是個柔弱的婦女,是個矮小的少年,你便為怒目橫眉向他伸手指,若是個雄赳赳的軍士,你或者只可以瞪他一眼。在網羅中的中國人,幾十年來即連瞪眼的怒氣敢形諸顏色者有幾次?只有向暗里飲泣,只有低頭賠個小心,或者還要回嗔作喜,媚眼承歡。恥辱!……恥辱的聲音,近幾年來早已進發了,然而橫加的恥辱,卻日多一日!我們不要只是瞪眼便算完事,再進一步吧,至少也須另有點激怒的表現!⑤總是無價值的,……但我們須要掙扎!⑥總是達不到和平之門的,……但我們要造此血梯!⑦人終是要慷厲,要奮發,要造此奇怪的梯的!⑧但風雨聲中,十字街頭,終是只有幾個白衣的青年在喊呼,在哭,在揮動白旗嗎?⑨這強力凌弱的世界,這風雨如晦的時間,這永不能避卻的爭斗的人生,……然而“生的人”,就只有抗進,激發,勇往的精神,可以指導一切了!……無論如何,血梯是要造的!成功與否,只有那常在微笑的上帝知道!⑩雨聲還是一點一滴的未曾停止,不知那里傳過來的柝聲,偏在這中夜里警響。我扶頭聽去,那柝聲時低時昂,卻有自然的節奏,好似在奏著催促“黎明來”的音樂! 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夜十二點。(選自《片云集》)
[注]①本文寫于“五卅”慘案后。②宣武門:在北平(即現北京)。13.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第二段通過回憶,展現了北平街頭愛國青年激烈演講的場面,以傍晚“細雨陰云的天氣”為背景,渲染了凄慘的景象。 B.第二段中畫線語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抒發了作者對熱血青年奮力抗爭卻橫遭鎮壓而冤死的無比悲痛的心情。 C.第⑧自然段用反問句式對青年抗爭卻脫離群眾、乏人支持的局面進行反思,抨擊國人麻木不仁的精神痼疾。 D.文章結尾,作者借助“好似奏著催促‘黎明來’,的音樂”的柝聲,來表達自己對光明到來的信念,意味深長。 E.本文運用較多的對偶、排比,使行文富有節奏感;同時,反復運用“這強力凌弱的世界”等句,使文章前后照應。14.文章第一段中畫線句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以“血梯”為題有什么好處?請通讀全文,加以探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l5題。追憶曾孟樸先生
胡適
①我在上海做學生的時代,正是東亞病夫的《孽海花》在《小說林》上陸續刊登的時候,我的哥哥紹之曾對我說這位作者就是曾孟樸先生。 ②隔了近二十年,我才有認識曾先生的機會,我那時在上海住家,曾先生正在發愿努力翻譯法國文學大家囂俄①的戲劇全集。我們見面的次數很少,但他的謙遜虛心,他的獎掖的熱心,他的勤奮工作都使我永遠不能忘記。 ③我在民國六年七年之間,曾在《新青年》上和錢玄同先生通訊討論中國新舊的 小說,在那些討論里我們當然提到《孽海花》,但我曾很老實的批評《孽海花》的短處。十年后我見著曾孟樸先生,他從不曾向我辯護此書,也不曾因此減少他待我的好意。 ④他對我的好意,和他對于我的文學革命主張的熱烈的同情,都曾使我十分感動,他給我的信里曾有這樣的話:“您本是……國故田園里培養成熟的強苗,在根本上,環境上,看透了文學有改革的必要,獨能不顧一切,在遺傳的重重羅網里殺出一條血路來,終究得到了多數的同情,引起了青年的狂熱。我不佩服你別的,我只佩服你當初這種勇決的精神,比著托爾斯泰棄爵放農身殉主義的精神,有何多讓!”這樣熱烈的同情,從一位自稱“時代消磨了色彩的老文人”坦白地表述出來,如何能不使我又感動又感謝呢! ⑤我們知道他這樣的熱情一部分是因為他要鼓勵一個年輕的后輩,大部分是因為他自己也曾發過“文學狂”,也曾發下宏愿要把外國文學的重要作品翻譯成中國文,也曾有過 “擴大我們文學的舊領域”的雄心。正因為他自己是一個夢想改革中國文學的老文人,所以他對于我們一班少年人都抱著熱烈的同情,存著絕大的期望。 ⑥我最感謝的一件事是我們的短短交誼居然引起了他寫給我的那封六千字的自敘傳的長信(《胡適文存三集》,頁一一二五一—一一三八)。在那信里,他敘述他自己從光緒乙未(一八九五)開始學法文,到戊戌(一八九八)認識了陳季同將軍,方才知道西洋文學的源流派別和重要作家的杰作。后來他開辦了小說林和宏文館書店,——我那時候每次走過棋盤街,總感覺這個書店的雙名有點奇怪,——他告訴我們,他的原意是要“先就小說上做成個有統系的譯述,逐漸推廣范圍,所以店名定了兩個”。他又告訴我們,他曾勸林琴南(林紓)先生用白話翻譯外國的“重要名作”,但林先生聽不懂他的勸告,他說: “我在畏盧先生(林紓)身上不能滿足我的希望后,從此便不愿和人再談文學了。”他對于我們的文學革命論十分同情,正是因為我們的主張是比較能夠“滿足他的希望”的。 ⑦但是他的冷眼觀察使他對于那個開創時期的新文學“總覺得不十分滿足”,他說:“我們在這新辟的文藝之園里巡游了一周,敢說一句話:精致的作品是發現了,只缺少了偉大。”這真是他的老眼無花,一針見血!他指出中國新文藝所以缺乏偉大,不外兩個原因:一是懶惰,一是欲速。因為懶惰,所以多數少年作家只肯做那些“用力少而成功易”的小品文和短篇小說。因為欲速,所以他們“一開手便輕蔑了翻譯,全力提倡創作”。他很嚴厲地對我們說:“現在要完成新文學的事業,非力防這兩樣毛病不可,欲除這兩樣毛病,非注重翻譯不可。”他自己創辦真美善書店,用意只是要替中國新文藝補偏救弊,要替它醫病,要我們少年人看看他老人家的榜樣,不可輕蔑翻譯事業,應該努力“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養我們創造的源泉”。 ⑧我們今日追悼這一位中國新文壇的老先覺,不要忘了他留給我們的遺訓!一九三三年九年十一日夜半在上海新亞飯店(選自《胡適文集》)
[注]①囂俄:指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13.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他從不曾向我辯護此書,也不曾因此減少他待我的好意”這兩句表現了曾孟樸先生為人的謙遜寬容,對待后學的熱誠厚道。 B.“我在畏盧先生(林紓)身上不能滿足我的希望后,從此便不愿和人再談文學了” 這句話表明他對當時中國文學的絕望,可見出他孤傲清高的個性。 C.第⑥段敘述曾孟樸先生寫給作者的自敘傳長信中所介紹的學法文、開辦小說林和宏文館書店等事跡,表明他是一個夢想改革中國文學的志者。 D.曾孟樸先生對開創時期的新文學“不十分滿足”是因為新文藝園地缺少偉大的作品,缺乏偉大是因為多數年輕作家的“懶惰”與“欲速”。 E.本文運用順敘的方式追憶了曾孟樸先生對年輕后學的獎掖、對革命文學的支持等事跡,塑造了一位謙虛、勤奮、真誠、剛正不阿的文人形象。14.第④段引用曾孟樸先生來信中的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請根據文本,探析“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養我們創造的源泉”這句話的涵義;并聯系當下社會現實,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發。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1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2分) 2013年4月,人大教授周孝正在省圖書館開講,聽眾很多,不少人都是沖著“京都名嘴”這一名頭而來。他演講風趣幽默,常常語驚四坐。有讀者在反饋信息表上寫道:聽周教授的講課,如(mù)____春風,是久違的精神享受。(1)根據括號內的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 (1分) 答:___________(2)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 (1分) 答: ( )改為(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一座書店對于城市的意義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有一句話:“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 ’ B.黃家駒1 988年為曼德拉創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輝歲月》。據說,有人曾經給曼德拉翻譯歌詞,他聽后潸然淚下。 C.20年來,有關禁止公路“三亂”的文件政令不計其數,但現實中的“三亂”現象不僅屢見不鮮,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為什么? D.東山島,龍蝦、石斑(魚)、小管(魷魚)……讓人大快朵頤;“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立島礁奇”,海灣風情更讓人流連忘返。18.閱讀下面漫畫,按要求答題。 (4分)豐子愷的漫畫,常常在平淡中寄寓無限韻味。右邊是注有“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一語的漫畫,請認真賞讀,然后以“靜候樹下”為開頭,描寫一段能夠表現“閑淡”或“孤寂”這一特征的情景。要求:(1)想象合理;(2)形象生動,至少能用一種修辭;(3)字數60字左右。靜候樹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5分) 材料一:今年“土豪”一詞意外躥紅,“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等段子在網上引起網民狂歡。這個詞匯如今已紅到國外。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專門為“Tuhao”一詞做了一檔節目,探討“土豪”一詞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的影響力。牛津大學出版社表示如果“Tuhao”的影響力持續,將有望在明年收入《牛津詞典》。 材料二:“土豪”原意是指解放前地方上有錢有勢的家族或個人,甚至是有錢有勢的惡霸;當下流行語中的“土豪”一詞被用來形容花錢無腦的人和極愛炫耀的族群,后又衍生出其它多種含義。 對上述材料所述內容,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述。 (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寫作(70分)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70分) 豬整天在老橡樹下狼吞虎咽地吃著橡實,吃飽了,就躺在樹蔭里呼呼大睡;終于睜開沉重的眼睛醒來時,又站起身來,用豬鼻子挖掘起橡樹根來了。 “喂,你不明白嗎?這樣要損傷橡樹的。”躲在樹枝上的一只老鴉責備道,“如果你把樹根都暴露出來了,樹就要枯死的。” 豬答道:“得了,讓它枯死好了。這對我可沒有什么影響。我就看不出它能有多大用處,如果它永遠沒有了,我也決不惋惜。我要的是橡實,養得我肥肥胖胖的是橡實呀。” 上面的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或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白定;(4)標題自擬;(5)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14年福建省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單科質量檢查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6分)(1)雖九死其猶未悔 (2)池魚思故淵(3)萬里悲秋常作客 (4)挾飛仙以遨游(5)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6)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 (3分)B(原:推究。) 3. (3分)B(①是禮的根本作用; ⑤是對徐元慶父親死的假設; ⑥是對徐元慶行為的敘述。)4. (3分)D(本文寫作目的是駁斥陳子昂的主張。)5.(1)(3分)追求正義的人就不知道(前進的)方向,避開禍害的人就不知道立身行事的方法,把這個作為法則行嗎?(2)(3分)執法的官員本應感到慚愧,去向他謝罪都來不及,還有什么理由要把他處死呢?6.⑴(3分)“但覺無船無月載,不知是水是風行”這兩句表現的是詩人秋月之夜行船大江時錯覺(1分):在清碧如秋露洗過的夜空之下,行船于大江之上,人飄飄欲仙,似乎沒有船也沒有月,也不知是水流還是風行,只覺得無所依憑,恍惚若空游一般自由(逍遙)(2分)。⑵(3分)示例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頸聯選用汀洲、孤鳥、逆浪、老魚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清幽、朦朧而靜謐的長江夜行圖:隔著汀洲的孤鳥仿佛欲與作者一起進入夢鄉,水中逆浪而游的老魚喋喋有聲(1分)。它表達了詩人乘船夜游長江觸景而生的孤寂、凄清(或閑適)之感(1分)。示例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尾聯選用落月、潮水、漁燈、蓼花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清幽、靜謐且富有生機的長江夜景圖:半夜里皓月沉入西山,江潮又漲起,打漁人家也在拂曉前忙碌起來,那流星般劃過的“漁燈”照明了水邊的蓼花。它表達了詩人乘船夜游長江的淡淡的喜悅(怡然)之情(或說,表達了詩人乘船夜游長江途中由惆悵轉為喜悅的感情)(1分)。7.(5分)A D(A項“覺新是平靜的”有誤,覺新“傷心地吐血”;“他沒有哭”句中的“他”不指代不明,應是指“覺慧”。D項中“趙伯韜”應是“吳蓀甫”,“吳蓀甫”應是“趙伯韜”。)8.⑴(5分)①“無義之徒”指劉備。(1分)②與“馬躍溪中”相關的故事情節是:劉備反對劉表立幼子為繼承人,劉表夫人蔡氏聞之與其弟蔡瑁密謀,以劉表名義于襄陽設宴欲加害劉備(1分)。宴上,荊州幕賓伊籍將蔡氏陰謀密告劉備,并引其從西門逃脫(1分)。蔡瑁引軍追至檀溪,劉備縱馬下溪,不料馬失前蹄(1分)。劉備加鞭大呼“的盧,今日妨吾!”馬從水中涌起,躍過檀溪而去(1分)(2)(5分)①“她”指史湘云。(1分)②寶玉與寶琴、平兒和岫煙同一天生日。探春提議湊份子置酒同樂(1分)。散席時,不見湘云。原來她醉眠于山石僻處的石磴子上,四面芍藥花飛,滿頭滿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扇子落在地下,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2分)。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攙扶(1分)。9.⑴(2分)①③兩個選段中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共同點是“愛人”(仁者愛人)。⑵(4分)①曾子強調自身對“仁”的擔當(1分),認為“士”要心胸開闊,意志堅強,有使命感,把實現“仁”看作是自己肩負的使命,并為之奮斗終生(1分)。②孟子強調彼此之間要以“仁”相待(1分),他認為“君子”要以“仁”和“禮”存心,從愛人、敬人出發,使他人潛移默化,彼此能以“仁”“禮”相待(1分)。10.(3分)C(“以寫意的手法突出顯示人物特征”這一表述錯誤,是無中生有。)11.(3分)“這樣”指的是一切描寫敘述,包括對話、心理、環境和服裝等(1分),都要從人物情節出發,緊扣人物性格特征(1分),集中地顯示人物的形象(1分)。12.(3分)“造作”是強加形容、過度描寫、缺乏真實的表現(1分),文中用不少筆墨談“造作”,以此與“白描”相對照(對比)(1分),更鮮明地突出了白描手法的特點與表達效果,讓論說更有說服力(或 “使人避免陷入‘造作’的誤區”)(1分)。(甲)13.(5分)B C (B.不是比喻,而是擬人;C.該段運用反問句,主要是為了號召所有飽受非人統治的人們向青年學習,奮起抗爭;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信心。)14. (4分)文章第一段中畫線句渲染了“風瀟雨晦”的氛圍,營造了一個悲涼、肅殺的意境(1分);以此暗示(烘托、隱喻、象征)了“五卅”慘案后的嚴酷現實(1分),表達了作者悲憤(悲愴、憤激)、憂患的情感(1分),為后文的感時抒懷,議論世態作了鋪墊(1分)。15. (6分)⑴富有懸念感:以“血梯”為題,可極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⑵富有象征意味:“血梯”象征著用鮮血凝成的走向和平、自由的必經之路。在強力凌弱的世界,人生理想和社會進步的實現,必須付出血的代價。⑶突出主旨,呼吁人們“要造此血梯”,奮發向上,勇往直前。(4)以“血梯”為題,提綱挈領,使文章主線清晰,內容緊湊。(乙)13.(5分)B E(B.“他對當時中國文學的絕望,可見出他的孤傲清高的個性”這一表述欠妥,“絕望”這一措辭過于絕對,他只是不愿對人談文學,其自身的文學實踐以及對文壇的關注始終未曾停止,由此可以看出他并非絕望。E.本文并非嚴格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來敘述,而是根據“我”對曾孟樸先生的總體印象——“他的謙遜虛心,他的獎掖的熱心,他的勤奮工作都使我永遠不能忘記”——來寫;“剛正不阿”這一表述與文本內容不吻合。)14.(4分)(1)曾孟樸先生來信中的這段話洋溢著對一位后學的褒揚,對文學革命主張的熱烈同情(1分),由此可見出孟樸先生為人的真誠,獎掖的熱心和對文學與人生的真知灼見(1分);⑵直接引用所追憶人物的來信內容(1分),增強了文章內容的真實性和感染力(1分)。15.(6分)⑴“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養我們創造的源泉”這句話的涵義是:注重用白話翻譯外國(西洋)文學重要作家的名作,以促進培養中國開創時期的新文藝,使之更偉大(2分)。⑵啟發:文學(文藝)的創新發展需要有世界的胸懷(眼光),要善于借鑒、吸收外邦文學文藝的先進(成功)之處,以之為創造的源泉(2分);同理,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要使本國在這些領域有長足的發展,有更新的創造,也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應懷抱世界意識,本著“兼收并蓄、揚長棄短”的精神,大膽吸收,化為自身創造的源泉(2分)。16.(2分)(1)沐(1分) (2)“坐”應改為“座” (1分)17. (2分)C(“屢見不鮮”應該改為“屢禁不止”或“屢戒不絕”)18. (4分)示例一:靜候樹下,新月宛如你的笑眼,清風猶似你的耳語。依樹遠望,落葉飄飛,流芳布野。月色如紗,心靜如水,獨自倚待,草木依依。示例二:靜候樹下,夜涼,風清,葉飄,周遭一片空寂;清寒四籠,樹影婆娑。望穹宇,月如鉤,絲絲掛念涌心頭。故人不來,荒草萋萋。19. (5分)示例一:“土豪”一詞躥紅并引起英國廣播公司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關注,表明漢語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但“土豪”這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流行語引發持續關注,也應引起我們的深思:它折射了當下中國社會道德領域的某些痼疾,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根治的時候。隨著當代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們應該讓漢語語詞向世界傳遞更多的中國正能量。示例二:“土豪”一詞風靡一時,折射出中國當下社會世風與人心的鄙俗。“土豪”成為流行熱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社會新富群體的“暴發戶”心態;也反映了人們對各類“土豪”炫富、奢靡等思想行為表現的譏諷、調侃、羨慕等交織的復雜心態。“土豪”甚囂塵上的現象,警醒人們:物質財富的增長必須與精神文明發展同步,才能克服“土豪”習氣,構建和諧社會。示例三:“土豪”一詞紅到國外,《牛津詞典》擬收入這一流行語,表明英語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自動進化非常完善。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代世界,各國語言相互交融日漸密切,漢語在強化漢語規范應用,保護自身純潔性的同時,也應該“兼收并蓄”,吸收異邦富有生命力的流行語匯,更新、擴充漢語語匯庫,使漢語表達更加豐富,以進一步提高漢語的國際影響力。20.【參考立意】這則寓言故事敘述豬只圖橡實填飽肚皮、養肥自己,而不顧橡樹死活,挖掘橡樹根,且不聽老鴉責備的故事,旨在諷刺生活中那些只貪圖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眼光、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人。審讀這則材料,可以運用類比聯想,由此及彼,聯想到人類社會,這樣就不難打開思路了。從豬對于橡樹的態度,可以讓人聯想到人與自然(環境資源)的關系,從而引申出諸如善待自然、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等話題,可以提煉出以下立意:⑴切莫竭澤而漁,要善待自然,合理開發;⑵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等等。從豬對于勸誡者老鴉的回答,可以衍生出以下立意:⑴要善聽忠告,勿剛愎自用、拒納雅言;⑵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有從善改過的胸懷。從豬的極端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可以引申出以下立意:⑴要居安思危,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⑵水有源,樹有根,要從長計議,不可自斷根源(自毀傳統根脈);⑶自私自利害人害己(自私是一種愚蠢);⑷飲水思源,要有感恩之心;等等。從烏鴉對豬的勸告角度來看,可以提煉出如下立意:對待他人的錯誤,不應只是簡單粗暴地責備,還應講究勸諫的策略。(若有其它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亦可。)【參考譯文一】據我所知,太后武則天當政時,同州下邽縣有個叫徐元慶的人,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他最后親手殺掉殺父仇人,捆綁著自己到官府自首。當時的諫官陳子昂建議把他處死,而后在他家鄉表彰他的行為,并請朝廷將這種處理方式“編入法令,永遠作為國家的法律制度”。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我聽說,禮的根本作用是為了防止作亂。如果說要讓禮不受踐踏的話,那么凡是作兒子的(為報父母之仇)而殺了(不應當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須處死,不能赦免。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為了防止作亂。如果說要讓法不被踐踏的話,那么凡是當官的錯殺了人,也必須處死,不能赦免。它們的根本作用是一致的,運用方式則不同。表彰和處死是不能同時用到同一件事情上。處死可以表彰的人,這就叫濫殺;就是濫用刑法太過分了。表彰應當處死的人,這就是過失;破壞禮制太嚴重了。如果真的把這種處理方式向天下宣示,并傳給后代;那么,追求正義的人就不知道(前進的)方向,避開禍害的人就不知道立身行事的方法,把這個作為法則行嗎?大凡圣人制定禮法,是透徹地研究了事物的道理來規定賞罰,根據事實來確定獎懲,(不過是)把禮、刑二者結合在一起罷了。當時如能審察案情的真偽,查清是非,推究案子的起因,那么刑法和禮制的運用,就能明顯地區分開來了。為什么呢?如果徐元慶的父親沒有犯法律規定的罪行,趙師韞殺他,只是出于他個人的私怨,施展他當官的威風,殘暴地處罰無罪的人,州官又不去治趙師韞的罪,執法的官員也不去過問這件事,上下互相蒙騙包庇,對冤屈之聲充耳不聞;而徐元慶(卻)把和仇人同頂一片天視為大恥辱,把枕著利器睡覺而不忘復仇視為符合禮制的作為,想方設法,(要把利器)刺進仇人的胸膛,堅定地按照禮的要求自己去認罪,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遺憾,這正是遵守和奉行禮義的行為啊。執法的官員本應感到慚愧,去向他謝罪都來不及,還有什么理由要把他處死呢?如果徐元慶的父親確是犯了死罪,趙師韞殺他,那就并不違法,(那么)徐爽就不是死于官吏之手,而是死于法律之下。法律難道是可以仇視的嗎?仇視皇帝的法律,又殺害執法的官吏,這是悖逆犯上的行為。(應該把這種人)抓起來處死,以此來嚴正國法,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而且陳子昂的奏議還說:“人必有兒子,兒子必有父母,因為愛自己的親人而互相仇殺,這種混亂局面靠誰來救呢?”這是對禮的認識太不明確了。禮制所說的仇,是指蒙受冤屈,悲傷呼號而又無法申告;并不是指觸犯法獲罪而被處死這種情況。而所謂“他殺了我的父母,我就要殺掉他”,不過是不問是非曲直,欺凌孤寡,威脅弱者罷了。這種違背圣賢經傳的訓條,不是太過分了嗎?《周禮》上說:“調人,是負責調解眾人怨仇的。凡是殺人而又合乎禮義的,就不準被殺者的親屬報仇,如要報仇,則處死刑。有反過來再殺死對方的,全國的人就都要把他當作仇人。”這樣,又怎么會發生因為愛自己的親人而互相仇殺的情況呢?《春秋公羊傳》說:“父親無辜被殺,兒子報仇是可以的。父親犯法被殺,兒子報仇,這就是互相仇殺的做法,這樣的舉動是不能根除互相仇殺的禍害。”現在如果用這個標準來判斷趙師韞殺死徐元慶的父親和徐元慶殺死趙師韞這兩件事,就合乎禮制了。而且,不忘父仇,這是孝的表現;不怕死,這是義的表現。徐元慶能不越出禮的范圍,遵守孝道,為義而死,這一定是個明曉事理、懂得圣賢之道的人啊。明曉事理、懂得圣賢之道的人,難道會把王法當作仇敵嗎?但上奏議的人反而認為應當處以死刑,這種濫用刑法,敗壞禮制的建議,不能作為法律制度,是很清楚明白的。請把我的意見附在法令之后頒發下去。今后凡是審理這類案件的人,不應再根據以前的意見處理。謹發表上面的意見。【參考譯文二】①馬房燒了,孔子退朝回家,問道:“傷了人嗎?”沒有問馬。②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看作是自己的任務,不也是很重大嗎?(要終生為之奮斗)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遙遠嗎?”③孟子說:“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禮保存在心里。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