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州市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語文試卷
(滿分:150分 完卷時間:150分鐘)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2
(1) ,長余佩之陸離。(屈原《離騷》)
(2)故不積跬步, 。(荀子《勸學》)
(3) ,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4)釘頭磷磷, 。(杜牧《阿房宮賦》)
(5)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6)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參考答案】
(1)高余冠之岌岌兮
(2) 無以至千里
(3)同是天涯淪落人
(4)多于在庾之粟粒
(5)山河破碎風飄絮
(6)弗之怠
(每處1分,凡錯、漏、添字,該處不得分。)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15
西郊觀桃花記(清)朱鶴齡
吾邑城隍偪(偪,同“逼”)仄,獨西郊濱太湖,野趣綿曠,士女接跡。
出西門約里許,為江楓庵。庵制古樸,開士(對僧人的敬稱)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綴之,黃花布金,溫黂(fén)炙日②(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黂,麻子)。昔嘉靖中,鄉先生陸公居此地。陸公治行有聲,今遺構尚存,止小聽事三間耳。
A 又南則桃花彌望,深紅淺紅、錯雜如繡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猶見老干數百株,名流觴詠,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種以桃,爭紅斗緋,繽紛馥郁,園田雞犬,疑非人間。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B 迤邐而行數百武,為樸園。園中有墩,可以四眺。隆萬間,高士張樸所居。張工畫,頗能詩。邑令徐公嘗看梅來訪,屏騶從,傾壺觴,日暮列炬前導,人折花一枝以歸。茂宰風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復睹矣。
C 又南數十武③(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有庵,庵名獨木。萬歷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來,木廣二十圍。里人異之,鋸為棟梁,結構具足,供大士(菩薩)其中。至此為桃花艷勝處。花皆映水,兩岸維百余株,艷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暈熏人,落英滿袖。為詠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濱也。是日晴瀾如鏡,萬頃無波。遙望洞庭西山,霧靄朦朧,明滅萬狀。
D 坐盤石,灌塵巾,意灑然適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與暮煙爭紫,恨無謝脁驚人語,寫此景物耳。
(E)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寧之降吳江城也,其兵自西吳來,從石里村入此,青原綠野,皆鐵馬金戈蹴踏奔騰之地也。迄今幾三百年,而謀云武雨之盛猶仿佛在目。經其墟者,輒寤嘆彷徨而不能去,況陵谷變遷之感乎哉!計三四十年以來,吾邑之朱甍(méng)(紅漆的屋棟,指稱豪門顯貴的房舍)相望也,丹轂(gǔ古)(丹轂:紅漆的車轂,指士大夫乘坐的車子)接軫也,墨卿騷客相與駢肩而游集也,今多煙銷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F)孤臣之號,庶女之慟,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華與湖光浩皛,終古如故。蓋盛衰往復,理有固然,彼名人顯仕,閱時(過時)雕謝,而不能長享此清娛者,余猶得以樗櫟(chùlì樗和櫟,兩種無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廢材,翫④(同“玩”,游賞)郊原之麗景,延眺矚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轉而可幸也哉!然則茲游烏可以無記?
時同游者,周子安節,顧子樵水,余則朱長孺也。(摘自《愚庵詩文集》)
【注】①開士:對僧人的敬稱。②溫黂(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黂,麻子。③武: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④翫:同“玩”,游賞。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又南則桃花彌望 彌:滿
B.里人易種以桃 易:改變
C.循庵而西 循:尋找
D.閱時雕謝 雕:通“凋”,凋謝
【參考答案】選C。 (循:沿著)(3分)
3.下面句子能直接表達作者對“盛衰往復”的感慨的一組是 (3分)
① 陸公治行有聲,今遺構尚存,止小聽事三間耳。
②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風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復睹矣。
④遙望洞庭西山,霧靄朦朧,明滅萬狀。
⑤恨無謝脁驚人語,寫此景物耳。
⑥墨卿騷客相與駢肩而游集也,今多煙銷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 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 ④⑤⑥
【參考答案】選B。(2對梅里村的美麗太平景致的感慨。4寫洞庭湖上的美景。5遺憾自己沒有能力來寫出此處的美景。)(3分)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西門之外一里左右是江楓庵,江楓庵南邊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絢麗奪目。
B.樸園的主人是能詩能畫的張樸,徐縣令與他相與甚歡,體現出徐縣令的風流雅致。
C.建造獨木庵的主要木料是從太湖漂來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為獨木庵。此處的桃花最為好看。
D.此城經過歷史變遷,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沒有改變,讓人無限感慨。
【參考答案】選A。(石里村漫山遍野的是桑麻,桃花只是點綴。)(3分)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名流觴詠,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參考譯文】
(1)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樹下喝酒賦詩,現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
(3分)(賦分點:觴、詠、就)
(2)然則茲游烏可以無記?(3分)
【參考譯文】
(2)既然這樣,那么這次游玩又怎么能沒有記述呢?(3分)(賦分點:然則、茲、烏)
【參考譯文】
我們這個地方城池逼仄,只有城西緊靠著太湖的地方,地勢開闊,山野富有情趣,男女游客很多。
走出西門大約一里左右,有一座江楓庵,庵很古樸,是出家人修身養性的地方。從江楓庵向南走一里左右,是石里村。在遍野的桑樹和麻之中,點綴著桃樹和柳樹,像金子一樣的黃色的花開滿山野,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在嘉靖年間,同鄉陸公就曾經住在這里。陸公政績出色,有聲望,現在他所遺留下來的房子還在,但只剩下三間小聽事廳了。
向南望去,滿眼都是桃花,有深紅色的、淺紅色的,錯落交織,就像是繡出來的,這個地方就是梅里村了。當地梅花很多,十年前,我還看過幾百棵老梅花,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樹下喝酒賦詩,現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于是,村里人就改成種桃花,桃花盛開的時候,爭紅斗艷,色彩絢麗,香氣濃郁,與田園、雞犬共同構成的勝境,讓人懷疑這里不是人間(而是仙境)。又何必一定要是武陵溪流旁邊的那個地方才能夠躲避秦朝的暴政呢?
蜿蜒前行幾百步,是樸園。樸園中有塊大石頭,站在上面可以四處眺望。隆慶、萬歷年間,高雅脫俗的張樸就住在這里。張樸擅長畫畫,很會寫詩。徐縣令曾經因為要賞梅而來拜訪他,屏退侍從,兩人盡情的喝酒,太陽下山了就讓人舉起火把在前面引路,一人折了一枝梅花才回去。徐縣令的風流雅致,太平盛世期間的事,現在再也沒辦法看到了。
向南再走幾十步,有一座庵,叫獨木庵。萬歷年間,太湖上忽然浮來一段巨大的梓木,它的直徑有二十個人手拉手合圍起來那么大。村民感到奇怪,就把它鋸成棟和梁,屋子主要結構所需的木頭就全部足夠了,然后在庵中供奉菩薩。到這里是桃花最艷麗最好看的地方了。兩岸幾百棵的桃花倒映在水里,艷麗的桃花就像美女的笑面,又像喝醉酒的臉。暖暖的紅暈讓人陶醉,掉落的花瓣沾滿了衣袖,因此而吟出唐朝人所寫“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一句詩。在獨木庵徘徊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后,沿著庵往西走,就是太湖之濱。那天天氣晴朗,湖水如鏡,萬里水面沒有一點波濤。遠遠地朝洞庭西山望去,霧氣朦朧,忽明忽暗變化萬狀。坐在盤石上面,洗滌自己沾滿灰塵的頭巾,內心十分愜意。回頭去看那一片桃林,就像一片霞光,與傍晚的煙云相互輝映,遺憾的是我沒有謝朓那種讓人驚嘆的語言,來把這些景物描寫下來。
因為這次的游玩,我頗有些感慨:想當時徐武寧攻克吳江城,他的兵馬從西吳而來,從石里村進入此城。翠綠的原野,都是曾經金戈鐵馬往來馳騁的地方,到現在已經接近三百年了,而當時像云雨變幻一樣的謀略、戰事還仿佛就在眼前。經過那些廢墟的時候,就會感慨彷徨而不想離開,更何況是山峰、山谷升降變換所帶來的滄桑之感呢?三四十年來,我們縣里有過許許多多的富貴人家,華麗擁擠的車輛,并肩而游玩的文人墨客,現在大多已經煙消云散,只能讓人感慨和追想了。(只剩下)孤立無助的臣子的悲號、庶出女人的悲慟、南音的悲戚,甚至還有一些不忍心說出的事。只有草木的花朵與浩淼的湖光,從古至今都是這樣,不會變化。大概盛衰會相互變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那些知名人士、達官貴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逝世了,不能長久地享受這種雅致脫俗的娛樂,而我這種像樗樹、櫟樹一樣的無用之才,還能到這風景宜人的西郊游玩,欣賞這無邊的桃林美景。那么,剛才那些讓人感慨的事,不是又可以轉變而成為幸運的事嗎?既然這樣,那么這次游玩又怎么能沒有記述呢?
當時一同去游玩的人,有周安節,顧樵水,而我是朱長孺。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10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更為后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不分①桃花紅似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注】①不分:猶言不滿,嫌惡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猶言偏憎、最憎。(1)結合第一聯和第二聯,請簡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內心悲愁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要點:久別重逢,乍逢又別,后會無期。(每點1分)
(2)詩中的風光是明艷的,而作者偏說“不分”“生憎”,此系運用何種手法?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2)樂景襯哀情。(1分)本詩通過紅火的桃花、潔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繪劍南的無邊春色,(1分)反襯出作者送別友人時的無盡哀愁。(1分)
(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8
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不料竹齋又是這一手!大事卻壞在他手里!”這段心理活動描寫,是吳蓀甫在接到公債市場失敗的電話時的所思所想。“竹齋這一手”指的是杜竹齋乘吳蓀甫孤注一擲壓低價格之時大量買進公債。(《子夜》)
B、“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于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云,從內而起。”此段話是魏國大將陸遜大勝劉備之后,見臨江有亂石堆,內含殺氣,尋人相問,當地土人這樣回答。(《三國演義》)
C、鳳姐照臉一口吐沫啐道:“你尤家的丫頭沒人要了,偷著只往賈家送……這會子被人家告我們……”“這會子被人家告我們”是指鳳姐唆使尤二姐已退婚的夫媚張華,狀告賈府“強逼退親,停妻再娶”。(《紅樓夢》)
D、于是可憐的犯人面容柔和了。先前憤怒得全身抽搐,現在臉上浮現出奇異的微笑,溫和、寬容、柔情,難以盡述。這里的“犯人”指的是卡西莫多,他受克洛德指使劫持愛斯梅拉達,失手被擒而受刑。以上這段文字敘述的正是他看見克洛德從遠處走來,以為來了救星的情形。(《巴黎圣母院》)E、“也許她真的愛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為她作什么犧牲;也許她仍然愛我,拒絕我是為我好。”聶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覺得自己臉紅了。當瑪絲洛娃告訴聶赫留朵夫自己決定跟西蒙松走的時候,聶赫留朵夫終于明白了她對前嫌依然耿耿于懷,因而感到害臊,并覺得自己臉紅了。(《復活》)
【參考答案】選BE。(B陸遜為吳國大將而非魏國大將 E聶赫留朵夫終于明白了瑪絲洛娃是不愿意“毀了”他的生活才這樣決定的,而非“對前嫌依然耿耿于懷”。)(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8、簡答題。(選擇其中一題作答)(5分)
(1)閱讀下面《家》選段,根據原著故事情節,回答問題。
梅埋下頭,她咬了咬嘴唇皮,額上的皺紋顯得更深了。她慢慢地說:“我并沒有恨過你,不過我害怕多跟你見面,免得大家想起以前的事情。” “梅”嘴里的“你”指的是誰?“以前的事”又是什么事?
【參考答案】
(1)“你”指的是覺新。(1分)覺新與表妹“梅”青梅竹馬,傾心相愛。(1分)因為覺新的繼母與梅的母親打牌起糾紛,親事擱淺。(1分)他屈從于父命,用拈鬮兒的方法定下和自己不認識的少女瑞玨結婚。(1分)而梅也含恨出嫁繼而守寡。(1分)
(2)閱讀下面《歐也妮·葛朗臺》選段,根據原著故事情節,回答問題。
(他掃視了破舊、斑駁、土氣的屋子)繃著臉說:“唉!乖乖,我當真是在葛朗臺先生的府上嗎?他當真做過索漠市長,是巴黎葛朗臺先生的哥哥?”
以上對話的兩個人是誰?“他”為什么來到葛朗臺先生的府上?又受到葛朗臺先生怎樣的“款待”?
【參考答案】
(2)查理與拿儂。(1分)查理因為父親生意破產打算自殺而被打發到葛朗臺先生家。(1分)葛朗臺拿烏鴉肉招待侄兒,(1分)不讓拿儂在面包中加奶酪,(1分)阻止女兒為侄兒在咖啡里多放糖。(1分)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9、閱讀下列文化經典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8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tiǎn 探取,獲取)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類也。(《孟子·盡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獲取。②窬:從墻上爬過去。 (1)同樣是“該不該說話”的問題,孔孟的觀點有何異同?請簡述。(3分
【參考答案】
(1)同:該說的話一定要說,不該說的話不能說。(1分)異:孔子所說的“失”,是屬于智慧問題;(1分)孟子所說的“言”,是屬于道德問題。(1分)
(2)結合兩選段,談談你對“道聽途說,德之棄也”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2)沒有根據的話,不經求證就傳給他人聽,是失德的,不符合正義的。(2分)君子只說該說的話。(1分)
【參考譯文】
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士人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是用言語來套取人;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是用沉默來套取人,這些都是鉆洞爬墻的小偷行為。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15
治學當有憂樂情懷彭時代
品格與情懷是治學的思想根基。一些學者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惟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更因其具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學者高尚的精神品格有著豐富內涵,其中憂樂情懷是一個核心元素。
憂樂情懷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為學人所推崇。孔子高度贊揚其學生顏回的憂樂情懷。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在一般人看來,顏回的“憂”是“不堪之憂”。但對顏回來說,這種物質匱乏的“憂”是砥礪品格、完善自我、成就學業、成為圣賢的強大動力。顏回的即憂即樂、化憂為樂的情懷,體現了儒家學者安貧樂道、達觀自信的精神境界。
歷代思想家、學問家在不同歷史條件下,拓展和深化了儒家憂樂情懷的內涵。一方面,“憂”從“憂道”、“憂政”升華到“憂民”、“憂國”、“憂天下”。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左宗棠的“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等諸多名言,莫不道出歷代學者對家國、對黎民的責任與關愛。另一方面,“樂”也從最初的“父母俱在、兄弟無故”的天倫之樂發展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為人之樂,再到“君子樂得其道”的“得道”之樂,直至“樂以天下”的至樂。//宋朝范仲淹是古代憂樂情懷的集大成者,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憂樂合一高尚境界的經典表述。其實,范仲淹還對天下與個人、“憂”與“樂”的關系進行了深入辨析:在天下與個人的關系上,他強調君子“不以己欲為欲,而以眾心為心”,即要有大局意識和利他精神,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心系天下蒼生,始終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民本意識;在憂與樂的關系上,他強調君子“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即在位時應為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而殫精竭慮,不在位時則應以天人合一、追求真理為快樂。
通過梳理古代憂樂情懷的內涵及其演進過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憂樂情懷中的“憂”,并不是悲天憫人的感情宣泄,而是超越一己利益得失的擔當精神、進取志向、整體觀念、憂患意識;憂樂情懷中的“樂”,也不是滿足個人物質欲望的快樂,而是一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一種先苦后甜、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責任感。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維系、傳承、發揚,與存在這樣一大批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安貧樂道、先憂后樂的士人學者有著密切的聯系。
古代士人學者的憂樂情懷可以給今天的學者帶來許多啟示。一方面,治學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特別要注重對重大現實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大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努力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發展、人民幸福作貢獻;另一方面,應以發現真理、傳播真理為己任,以傳播文明、資政育人為至樂,不為功名利祿所惑,不斷提升精神境界,始終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忠誠于真理。(摘自2012年11月1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10、下列對“憂樂情懷”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憂樂情懷是治學的思想根基,是學者高尚精神品格的核心元素。
B、憂樂情懷體現了安貧樂道、達觀自信的儒家學者精神境界。
C、憂樂情懷在今天表現為:“憂道”、“憂政”,“父母俱在、兄弟無故”。
D、憂樂情懷的“憂”是憂患意識,“樂”是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責任感。
【參考答案】選C。(“憂道”、“憂政”,“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是憂樂情懷早期的、最初的表現。)(3分 )
11、為什么說范仲淹是憂樂情懷的集大成者?(3分)
【參考答案】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憂樂合一高尚境界的經典表述。
②在天下與個人關系上,強調要有家國情懷和民本意識。
③在憂與樂關系上,強調要為民族、國家、百姓殫精竭慮,追求真理。(每點1分)
12、閱讀全文,簡述作者是怎樣闡釋“治學當有憂樂情懷”這一論點的。(3分)
【參考答案】
要點:
①憂樂情懷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體現了儒家安貧樂道、達觀自信的精神境界;
②憂樂情懷的內涵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深化;
③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維系、傳承、發揚,與一大批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安貧樂道、先憂后樂的士人學者有著密切的聯系。(每點1分)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20/
本題為選做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題目。
(甲)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一個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畫展的一個房間里發現了一幅小油畫。說“發現”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獨這幅畫就像被遺忘了似的掛在光線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簡陋不堪,所以這么說也未嘗不可。記得標題是《沼澤地》,畫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畫面上也只畫著濁水、濕土以及地上叢生的草木。恐怕對一般的參觀者來說,是名副其實的不屑一顧吧。
而且奇怪的是,這位畫家盡管畫的是郁郁蔥蔥的草木,卻絲毫也沒有使用綠色。蘆葦、白楊和無花果樹,到處涂著混濁的黃色,就像潮濕的墻上一般晦暗的黃色。莫非這位畫家真的把草木看成這種顏色嗎?也許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張吧?——我站在這幅畫前面,一邊對它玩味,一邊不由得心里冒出這樣的疑問。
我越看越感到這幅畫里蘊蓄著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畫得那么精細,甚至使人聯想到踏上去時腳底下的感覺。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聲,會沒腳脖子。我在這幅小油畫上找到了試圖敏銳地捕捉大自然的那個凄慘的藝術家的形象。正如從所有優秀的藝術品感受到的一樣,那片黃色的沼澤地上的草木也使我產生了恍惚的悲壯的激情。說實在的,掛在同一會場上的大大小小、各種風格的繪畫當中,沒有一幅給人的印象強烈得足以和這幅相抗衡。
“很欣賞它呢。”有人邊說邊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覺得恰似心里的什么東西給甩掉了,就猛地回過頭來。
“怎么樣,這幅畫?”對方一邊悠然自得地說著,一邊朝著《沼澤地》這幅畫努了努他那剛刮過的下巴。他是一家報紙的美術記者,向來以消息靈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著時新的淡褐色西裝。
這個記者以前曾經給過我一兩次不愉快的 印象,所以我勉強回答 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嗎?這可有意思啦。”記者捧腹大笑。
“真有意思。這幅畫本來不是會員畫的。可是因為作者本人曾反復念叨非要拿到這兒來展出不可,經他的遺族央求審查員,好容易才得以掛在這個角落里。”
“遺族?那末畫這幅畫的人已經故去了?”
“死了。其實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覺間,好奇心戰勝了我對這個記者的反感。我問道:“為什么呢?”
“這個畫家老早就瘋了。”
“畫這幅畫的時候也是瘋著的嗎?”
“當然嘍。要不是瘋子,誰會畫出這種顏色的畫呢?可你還在贊賞,說它是杰作哩。這可太有趣兒啦!”
記者又得意洋洋地放聲大笑起來。他大概料想我會對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進一步,想使我對他鑒賞上的優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這兩個指望都落空了。因為他的話音未落,一種近乎肅然起敬的感情,像難以描述的波瀾震撼了我的整個身心。我十分鄭重地重新凝視這幅沼澤地的畫。我在這張小小畫布上再一次看到了為可怕的焦躁與不安所折磨的藝術家痛苦的形象。
“不過,聽說他好像是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地作畫才發瘋的呢。要說可取嘛,這一點倒是可取的。”
記者露出爽快的樣子,幾乎是高興般地微笑著。這就是無名的藝術家——我們當中的一個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從人世間換到的惟一報償!我渾身奇怪地打著寒戰,第三次觀察這幅憂郁的畫。畫面上,在陰沉沉的天與水之間,潮濕的黃土色的蘆葦、白楊和無花果樹,長得那么生氣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著記者的臉,斬釘截鐵地重復了一遍。(摘自《當代學生》2011年12期,有刪改)
13、下列分析與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5分)
A、作者獨具慧眼,從光線最幽暗的角落里發現了被參觀者不屑一顧的杰作《沼澤地》。
B、無名畫家故意用夸張的手法,以混濁的黃色來表現郁郁蔥蔥的草木,使他的畫里蘊蓄著一股可怕的力量。
C、記者對無名畫家及其畫作的評價顯示了他的優越感,他認為畫出這種顏色的畫的人是瘋子,活著也等于死了。
D、本文通過記者和“我”的對話交代了無名畫家的生平和創作,以及這幅畫得以展出的原因。
E、本文用逐層深入的寫法。作者三次對畫作認真欣賞,不斷加深對畫作的認識,最終確認它是杰作。
【參考答案】選BD。( B.“故意用夸張的手法”說法有誤,這只是作者的一種推測。 D.“交代了無名畫家的生平和創作”所指范圍太大,只是介紹了畫家和這幅畫作有關的部分信息。) (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14、文中幾次寫到記者的笑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要點:①記者的笑表現他的優越感。②也表現他的淺薄無知。③對作者認識畫家和畫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④從側面襯托了畫家的偉大和畫作的杰出。(每點1分)
15、結合文本,說說篇末劃線句子的深刻含義。(6分)
【參考答案】示例一:這幅畫與眾不同,它用混濁的黃色來表現郁郁蔥蔥的草木。畫作精細逼真,敏銳地捕捉大自然的真實形態。
示例二:這幅畫給人強烈的震撼,使“我”產生了恍惚的悲壯的激情。
示例三:這幅畫體現了無名畫家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表現了他內心可怕的焦躁與不安,他是拼盡自己的生命來創作的。
(可以從任一角度入手,展開闡釋,言之成理即可。6分)
【補充】1.文中說“我越看越感到這幅畫里蘊蓄著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蘊蓄著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
(1)畫中的泥土精細而逼真,使人聯想
(2)草木郁郁蔥蔥,著色奇異,使人產生悲壯激情
(3)作品給人強烈的印象。
2.“記者”這一人物形象有怎樣的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身材魁梧,追求時尚,缺乏藝術鑒賞力,世俗、浮淺而又直爽。借記者的口吻來介紹畫家,推進情節的發展;記者對畫作的評價,反襯出畫家的藝術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題。
3.小說以“沼澤地”為題有什么用意?
【參考答案】小說的主要情節圍繞一幅題為“沼澤地”的油畫展開的,提示故事內容;象征畫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險惡環境,更好地表現畫家執著的藝術追求;表達藝術家在嚴酷的現實中要保持獨特個性的藝術觀和人生觀,深化作品主題。
4.“我”兩次評價《沼澤地》是杰作,兩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別是什么?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認為能稱得上“杰作”的藝術作品應具備怎樣的特點。
【參考答案】第一次含意是:油畫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第二次含意是:在艱難的處境中有著獨特的藝術個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參考要點:能夠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給人深刻的印象;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有著執著的藝術追求和獨特的藝術個性;能夠給人帶來激情和心靈的震撼,讓人從中得到啟迪。(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他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 謝志浩
陳岱孫1900年農歷閏八月二十七,出生于福州文儒坊簪纓之家。祖父陳寶璐為光緒十六年進士,伯祖父陳寶琛同治七年進士,乃末代帝師,外祖父和舅父為駐外使節,英語嫻熟。深厚的家學淵源,陳岱孫耳濡目染,中學、西學的根基,自然十分扎實。
1918年,陳岱孫考入清華高等科,經過兩年的埋頭苦讀,放洋游美。進入哈佛大學經濟系,經過導師卜洛克先生特別推薦,陳岱孫得以在校圖書館書庫,使用小隔間,發奮苦讀,廢寢忘食。1926年3月,博士論文《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系》通過答辯。
1927年夏,得到母校聘書,前往經濟系任教,開始了一生中難以忘懷的清華歲月。在清華任教之初,承擔《財政學》、《經濟學概論》、《經濟學說史》三門課程,立志謀求“學術獨立”,內心存在強烈的愿望,使用中文上課。這在當時,除了社會學系的陳達先生,尚不多見。作為堅韌的愛國主義者,陳岱孫特別厭惡中英文夾雜使用,認為那是一種殖民地的心態。所以,除了為一班舊制學友用英語講授外,全部使用中文授課。這對于英語出口成章的陳先生來說,殊非易事!
聽過陳先生講課的學生,對先生的講課風格,贊不絕口,無不認為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據西南聯大的學生陳維仁回憶,每當回憶起西南聯合大學,都要想到陳岱孫先生的課堂。
他走上講臺,先是放下包,轉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寫下所講的題目,然后再轉過身來解開金光閃閃的手表放在講桌上,便開始講課。陳先生講課深入淺出,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且沒有一句費話,一直到最后一句話講完,恰好下課的鐘聲也響了。如果陳先生講課結束鐘卻沒有響,那一定是鐘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聽陳岱孫講課,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先生惜墨如金,留下的著作并不多,但,遣詞造句,字斟句酌,議論風生。鄒恒甫,也認為,陳岱孫的著作給人以美的享受。
陳先生認為自己做不到“脅肩諂笑”,所以,一輩子樂育英才;但是,陳先生并不是不諳世事的“書呆子”,而是處事干練,人情練達。
隨著院系調整,陳先生離開了清華園,短暫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任教,追隨好友葉企孫、金岳霖、周培源,于1953年來到了毗鄰清華的燕園,擔任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
由清華到燕園,地理距離也就數里而已,但是,陳先生開始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化的艱難轉型,可謂漫長的跋涉。曾有二十年的時光,陳先生不寫一篇文章,晚輩任繼愈投以欽敬的目光,這里面,有著太多歷史的感慨!
晚歲的陳岱孫,由鏡春園遷徙到燕南園55號,九十五歲依然主持博士生的畢業答辯,回首平生,老先生認為自己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教書。
(摘自2011年4月21日《新京報》,有刪改)
1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與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5分)
A、文章開關介紹陳岱孫的出身,是為了說明由于他的家學淵源,他的學問根基十分扎實。
B、在介紹陳岱孫的求學經歷時,突出了他的發奮苦讀,廢寢忘食。體現了他笨鳥先飛的精神。
C、文中引用西南聯大學生陳維仁對陳岱孫先生的課堂回憶,使文章更真實感人。
D、陳岱孫受聘清華任教一輩子,一人教三門課程,不辱使命,為清華大學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畢生精力。
E、陳岱孫認為自己做不到“脅肩諂笑”,所以樂育英才,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參考答案】選BD 。( B.“體現了他笨鳥先飛的精神”純屬無中生有。D.“受聘清華任教一輩子”有誤,他先在清華,后還到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北京大學任教過。)(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14、陳岱孫教書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①用中文授課。②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③口若懸河,頭頭是道,沒有廢話。④上課時間把握準確。(每點1分)
15、結合文本,說說你對“這里面,有著太多歷史的感慨”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示例一:欽敬。陳岱孫20年不寫一篇文章,專注于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化的艱難轉型,忘我、無私,令人佩服。
示例二:遺憾。陳岱孫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經濟學領域中有更高建樹,也可以著書立說,但為了教書他都放棄了,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
(可以從任一角度入手,展開闡釋,言之成理即可。6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15
16、根據所給材料,按要求作答。(8分)
(1)找出下面文字中的3處語病,先寫出病句的序號,然后加以修改。(3分)
①提倡說普通話不等于要廢除方言,②方言是儲存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語言倉儲。③如果不用福州話唱閩劇,④而要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來唱,⑤那么福州地域文化還能保留多少?⑥從這個意義上說,⑦方言存在不是一件壞事,⑧所以它保存了當地原生態文化。【參考答案】(1) 序號
| 修改
|
②
| “倉儲”改“倉庫”(“倉儲”是動詞,搭配不當)。
|
④
| “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刪去“全國通用的”(句子成分贅余)。
|
⑧
| “所以”改“因為”(關聯詞用錯,因果關系顛倒)。
|
(每項一一相對得1分)
(2)請將下面的文字改寫成一個陳述語氣的句子,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減詞語)。(3分)
這榕樹,這故鄉的榕樹,這迎著江風的榕樹,這暈染出一片蒼翠的榕樹,千百年來,是在等待什么呢?
【參考答案】(2)這千百年來(1分)迎著江風暈染出一片蒼翠的故鄉榕樹(1分),不知在等待什么。(1分)
(3)調整語序后,使下列句子語意連貫的一組是(2分)
①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②在萬象的一點中,定可窺見宇宙整體
③這就是西方人所說的“一粒沙里見世界”和孟子所說的“萬物皆備于我”
④萬象則是這整體的多樣而統一的諸象⑤而森羅的萬象,只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個體。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②①③⑤④ D、②④③⑤①
【參考答案】選B。(2分)
17、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5分)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報道,讀10本學校推薦的名著并通過考試,可以得到兩個學分——這是西南大學推行的一項新規定。這個規定一經頒布,就引發了爭議,贊成者和反對者都不在少數。
對于西南大學的這項新規定,即將成為大學生的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闡述。(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參考答案】
示例一:用“讀名著拿學分”來激勵學生讀名著,很有意義。(1分)
其一:名著不僅是精美的文學大餐,更飽含歷史、社會等綜合素養。讓名著走進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使之更加奮發向上。(2分)
其二:讀書也需要刺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讀書中嘗到甜頭,既讀了名著又拿到學分,這樣讀書興趣就能不斷提高。(2分)
示例二:“讀名著拿學分”帶有強制性質,不宜提倡。(1分)
其一: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煙海,10部名著難以囊括。各人讀書的興趣愛好不同,強制性“推薦”易使人產生抵觸情緒。(2分)
其二:被動讀書,味同嚼蠟,徒有形式,難收實效。應提倡自由閱讀,閱讀量達到要求即可,檢測手段可以多元化,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閱讀名著的習慣。(2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五、寫作(70分)/55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有個小男孩生日時收到一樣禮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歡,每天不停地敲打著,吵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一段時間后,大人們都非常氣憤地對他說:“不要再敲了,我們受不了了!”然而他不僅不聽,反而越來越有干勁,每天敲鼓的聲音更大了。一天,鄰居中的一個叔叔找到小男孩,輕聲對他說:“你這么喜歡這個鼓,難道不想看看鼓里面到底有什么嗎?何不打開來看看?”從此,鄰居們再也聽不到吵鬧的鼓聲了。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我的解讀】這是一則敘事類的材料,可用對象分析法:從小男孩的角度:他有哪些表現?開始——不聽勸告,自私無禮,缺少公德,固執;(我對這小孩也有氣了)后來——又輕信,幼稚無知。為什么再也聽不到吵鬧的鼓聲了?——鼓被打開了,不能再敲打了。——由此可知這是一個任性、有愛好的還不懂事的孩子。(此時,我對這小孩萌生了憐憫之心。)——可深入探究:造成小孩如此性格、品德的原因是什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問題。從大人、叔叔的角度:再看看大人的表現,可知他們的教育也太簡單粗暴了——罵斥不聽,就用哄騙,他們并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的愛好,去教育孩子的無知,反而是一味的禁止、扼殺,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只能是扭曲成長。鼓聲是沒有了,大人們也許是省心了,可那孩子呢?好不容易有個愛好,那個叔叔竟“如此溫柔”(“輕聲”)地進行哄騙(甚至可以說是用陰險的手段對待一個還不大懂事卻充滿好奇的孩子),這將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心靈傷害啊!——大人們,已經給孩子帶去了多么不良的示范!——教育一定要講究方法,要懂得正確的引導。——大人們要多反省啊!教育要委婉,要尊重、保護孩子的愛好,而不是相反。從小孩與大人、叔叔關系的角度:要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溝通……我認為重點應放在大人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上,不能一味地教育孩子。
2013年福州市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
語文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1)高余冠之岌岌兮
(2) 無以至千里
(3)同是天涯淪落人
(4)多于在庾之粟粒
(5)山河破碎風飄絮
(6)弗之怠
(每處1分,凡錯、漏、添字,該處不得分。)
2.C (循:沿著)(3分)
3.B(2對梅里村的美麗太平景致的感慨。4寫洞庭湖上的美景。5遺憾自己沒有能力來寫出此處的美景。)(3分)
4.A (石里村漫山遍野的是桑麻,桃花只是點綴。)(3分)
5.(1)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樹下喝酒賦詩,現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
(3分)(賦分點:觴、詠、就)
(2)既然這樣,那么這次游玩又怎么能沒有記述呢?(3分)(賦分點:然則、茲、烏)
6.(1)要點:久別重逢,乍逢又別,后會無期。(每點1分)
(2)樂景襯哀情。(1分)本詩通過紅火的桃花、潔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繪劍南的無邊春色,(1分)反襯出作者送別友人時的無盡哀愁。(1分)
(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參考譯文】我們這個地方城池逼仄,只有城西緊靠著太湖的地方,地勢開闊,山野富有情趣,男女游客很多。
走出西門大約一里左右,有一座江楓庵,庵很古樸,是出家人修身養性的地方。從江楓庵向南走一里左右,是石里村。在遍野的桑樹和麻之中,點綴著桃樹和柳樹,像金子一樣的黃色的花開滿山野,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在嘉靖年間,同鄉陸公就曾經住在這里。陸公政績出色,有聲望,現在他所遺留下來的房子還在,但只剩下三間小聽事廳了。
向南望去,滿眼都是桃花,有深紅色的、淺紅色的,錯落交織,就像是繡出來的,這個地方就是梅里村了。當地梅花很多,十年前,我還看過幾百棵老梅花,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樹下喝酒賦詩,現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于是,村里人就改成種桃花,桃花盛開的時候,爭紅斗艷,色彩絢麗,香氣濃郁,與田園、雞犬共同構成的勝境,讓人懷疑這里不是人間(而是仙境)。又何必一定要是武陵溪流旁邊的那個地方才能夠躲避秦朝的暴政呢?
蜿蜒前行幾百步,是樸園。樸園中有塊大石頭,站在上面可以四處眺望。隆慶、萬歷年間,高雅脫俗的張樸就住在這里。張樸擅長畫畫,很會寫詩。徐縣令曾經因為要賞梅而來拜訪他,屏退侍從,兩人盡情的喝酒,太陽下山了就讓人舉起火把在前面引路,一人折了一枝梅花才回去。徐縣令的風流雅致,太平盛世期間的事,現在再也沒辦法看到了。
向南再走幾十步,有一座庵,叫獨木庵。萬歷年間,太湖上忽然浮來一段巨大的梓木,它的直徑有二十個人手拉手合圍起來那么大。村民感到奇怪,就把它鋸成棟和梁,屋子主要結構所需的木頭就全部足夠了,然后在庵中供奉菩薩。到這里是桃花最艷麗最好看的地方了。兩岸幾百棵的桃花倒映在水里,艷麗的桃花就像美女的笑面,又像喝醉酒的臉。暖暖的紅暈讓人陶醉,掉落的花瓣沾滿了衣袖,因此而吟出唐朝人所寫“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一句詩。在獨木庵徘徊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后,沿著庵往西走,就是太湖之濱。那天天氣晴朗,湖水如鏡,萬里水面沒有一點波濤。遠遠地朝洞庭西山望去,霧氣朦朧,忽明忽暗變化萬狀。坐在盤石上面,洗滌自己沾滿灰塵的頭巾,內心十分愜意。回頭去看那一片桃林,就像一片霞光,與傍晚的煙云相互輝映,遺憾的是我沒有謝朓那種讓人驚嘆的語言,來把這些景物描寫下來。
因為這次的游玩,我頗有些感慨:想當時徐武寧攻克吳江城,他的兵馬從西吳而來,從石里村進入此城。翠綠的原野,都是曾經金戈鐵馬往來馳騁的地方,到現在已經接近三百年了,而當時像云雨變幻一樣的謀略、戰事還仿佛就在眼前。經過那些廢墟的時候,就會感慨彷徨而不想離開,更何況是山峰、山谷升降變換所帶來的滄桑之感呢?三四十年來,我們縣里有過許許多多的富貴人家,華麗擁擠的車輛,并肩而游玩的文人墨客,現在大多已經煙消云散,只能讓人感慨和追想了。(只剩下)孤立無助的臣子的悲號、庶出女人的悲慟、南音的悲戚,甚至還有一些不忍心說出的事。只有草木的花朵與浩淼的湖光,從古至今都是這樣,不會變化。大概盛衰會相互變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那些知名人士、達官貴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逝世了,不能長久地享受這種雅致脫俗的娛樂,而我這種像樗樹、櫟樹一樣的無用之才,還能到這風景宜人的西郊游玩,欣賞這無邊的桃林美景。那么,剛才那些讓人感慨的事,不是又可以轉變而成為幸運的事嗎?既然這樣,那么這次游玩又怎么能沒有記述呢?
當時一同去游玩的人,有周安節,顧樵水,而我是朱長孺。
7. B E(B陸遜為吳國大將而非魏國大將 E聶赫留朵夫終于明白了瑪絲洛娃是不愿意“毀了”他的生活才這樣決定的,而非“對前嫌依然耿耿于懷”。)(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8.
(1)“你”指的是覺新。(1分)覺新與表妹“梅”青梅竹馬,傾心相愛。(1分)因為覺新的繼母與梅的母親打牌起糾紛,親事擱淺。(1分)他屈從于父命,用拈鬮兒的方法定下和自己不認識的少女瑞玨結婚。(1分)而梅也含恨出嫁繼而守寡。(1分)
(2)查理與拿儂。(1分)查理因為父親生意破產打算自殺而被打發到葛朗臺先生家。(1分)葛朗臺拿烏鴉肉招待侄兒,(1分)不讓拿儂在面包中加奶酪,(1分)阻止女兒為侄兒在咖啡里多放糖。(1分)
9.
(1).同:該說的話一定要說,不該說的話不能說。(1分)異:孔子所說的“失”,是屬于智慧問題;(1分)孟子所說的“言”,是屬于道德問題。(1分)
(2)沒有根據的話,不經求證就傳給他人聽,是失德的,不符合正義的。(2分)君子只說該說的話。(1分)
【參考譯文】
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士人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是用言語來套取人;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是用沉默來套取人,這些都是鉆洞爬墻的小偷行為。
10.C(“憂道”、“憂政”,“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是憂樂情懷早期的、最初的表現。)
11.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憂樂合一高尚境界的經典表述。②在天下與個人關系上,強調要有家國情懷和民本意識。③在憂與樂關系上,強調要為民族、國家、百姓殫精竭慮,追求真理。(每點1分)
12.要點:①憂樂情懷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體現了儒家安貧樂道、達觀自信的精神境界;②憂樂情懷的內涵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深化;③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維系、傳承、發揚,與一大批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安貧樂道、先憂后樂的士人學者有著密切的聯系。(每點1分)
甲類
13.B D ( B.“故意用夸張的手法”說法有誤,這只是作者的一種推測。 D.“交代了無名畫家的生平和創作”所指范圍太大,只是介紹了畫家和這幅畫作有關的部分信息。) (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14.要點:①記者的笑表現他的優越感。②也表現他的淺薄無知。③對作者認識畫家和畫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④從側面襯托了畫家的偉大和畫作的杰出。(每點1分)
15.
示例一:這幅畫與眾不同,它用混濁的黃色來表現郁郁蔥蔥的草木。畫作精細逼真,敏銳地捕捉大自然的真實形態。
示例二:這幅畫給人強烈的震撼,使“
我”產生了恍惚的悲壯的激情。示例三:這幅畫體現了無名畫家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表現了他內心可怕的焦躁與不安,他是拼盡自己的生命來創作的。
(可以從任一角度入手,展開闡釋,言之成理即可。6分)
乙類
13.B D ( B.“體現了他笨鳥先飛的精神”純屬無中生有。D.“受聘清華任教一輩子”有誤,他先在清華,后還到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北京大學任教過。)(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14. ①用中文授課。②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③口若懸河,頭頭是道,沒有廢話。④上課時間把握準確。(每點1分)
15.(6分)
示例一:欽敬。陳岱孫20年不寫一篇文章,專注于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化的艱難轉型,忘我、無私,令人佩服。
示例二:遺憾。陳岱孫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經濟學領域中有更高建樹,也可以著書立說,但為了教書他都放棄了,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
(可以從任一角度入手,展開闡釋,言之成理即可。6分)
16. (1)
序號
| 修改
|
②
| “倉儲”改“倉庫”(“倉儲”是動詞,搭配不當)。
|
④
| “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刪去“全國通用的”(句子成分贅余)。
|
⑧
| “所以”改“因為”(關聯詞用錯,因果關系顛倒)。
|
(每項一一相對得1分)
(2)這千百年來(1分)迎著江風暈染出一片蒼翠的故鄉榕樹(1分),不知在等待什么。(1分)
(3)B(2分)
17.
示例一:用“讀名著拿學分”來激勵學生讀名著,很有意義。(1分)其一:名著不僅是精美的文學大餐,更飽含歷史、社會等綜合素養。讓名著走進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使之更加奮發向上。(2分)其二:讀書也需要刺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讀書中嘗到甜頭,既讀了名著又拿到學分,這樣讀書興趣就能不斷提高。(2分)
示例二:“讀名著拿學分”帶有強制性質,不宜提倡。(1分)其一: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煙海,10部名著難以囊括。各人讀書的興趣愛好不同,強制性“推薦”易使人產生抵觸情緒。(2分)其二:被動讀書,味同嚼蠟,徒有形式,難收實效。應提倡自由閱讀,閱讀量達到要求即可,檢測手段可以多元化,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閱讀名著的習慣。(2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8.(70分)
參見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