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清宣統元年(1909年),郵傳部尚書盛宣懷鑒于“商業振興,必借航業,航業發達,端賴人才”,將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前身)改為高等實驗學堂,在南洋公 學原設置的路電、土木工程專業外,又增設航政科,辦航海一班。宣統三年,該校監督唐文治鑒于航海專業與一般工程專業性質有別,為振興航業,廣植人才,奏準 將航政科分出另設專校,定名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即吳淞商船學校前身,為中國最早創辦的航海高等學校)。借上海徐家匯南洋公學對面屋宇暫作校舍,招生開 學,學制2年。同時征得上海吳淞炮臺灣百余畝空地為校基,籌款建校。民國元年(1912年),校舍建成,遂將高等商船學堂自徐家匯遷至吳淞,改名為交通部 吳淞商船學校,聘海軍上將薩鎮冰為校長,設駕駛一科,分正科和預科兩種,學制都是3年。 吳淞商船學校自建校以后采取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針,理論課駕駛科開設天文、船藝、船經學、水道 測量、航政、海商等28門學科,每周63學時。學制3年中在校學習理論2年,上船實習1年。民國2年,吳淞商船學校派學生赴招商局各輪隨船實習受阻(當時 招商局高級船員都是外國人,對學生上船實習橫加阻撓),遂商準海軍部撥借“保民”軍艦一艘修改為實習船,由學校聘請的外籍教師伍肯為船長,率領學生航行南 北洋,上至駕駛員,下至舵工,悉由學生分任操作,實地練習。 民國4年該校因經費缺乏停辦,由海軍部接辦為海軍學校。商船學校中輟十余年。后迭經各方奮力吁請當局,始得收回校舍,經費來源由交通部于中國航商繳納船舶噸鈔稅時,另繳三成附捐,年約十余萬元,充作經常費,于民國18年秋復校,招生開學。定校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復校初,僅設駕駛科,民國19年增設輪機科,開設汽機學、汽鍋學、熱機學、電機工程學等21門課,每周68學時。同時建造了實習工廠,廠內設翻砂間、制圖 間、模型間、鍋爐間、馬達間、車床間,供學生實習之用。民國21年一·二八事變時,校舍工廠毀于日軍炮火,書籍儀器也遭劫掠,學校被迫遷入上海租界亞爾培 路(今陜西南路)臨時租屋上課。民國22年春,校舍修復,學校遷回原址吳淞炮臺灣,時吳淞商船專科學校除設四年制駕駛、輪機兩科外(學制4年,一般規定在 校上課2年,上船實習2年,輪機科除上船實習1年外,還要到船廠實習1年),并附設職業學校,也設駕駛、輪機兩科,培養一般初級船員,學制3年。民國25 年,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奉撥河安輪一艘充作學生實習船,隨后又得招商局許可容納駕駛科學生在公平輪實習,復商得海軍部江南造船所同意,容納輪機科學生實習。 由于理論與實踐并重,考核又極嚴格,畢業學生具有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獲得當時交通部認可,分別給于甲種二副、二管輪船員證書。 民國26年日軍侵華,校舍再度毀于炮火。民國28年該校內遷重慶,改名為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設航海、輪機、造船等科,學制4年。民國32年該校劃歸交通大學接辦。 抗日戰爭勝利后,于民國35年移址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土德工藝學院舊址)復校。校名為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設駕駛、輪機兩科,學制4年。一度由交通大學代辦的航海、輪機兩科復歸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辦理。民國37年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增設高級 無線電短期訓練班(后改為無線電專修科)。 新中國成立后,該校于1950年與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并,改名為上海航務學院。設航海系、輪機系和無線電專修科。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創辦近40年間幾經滄桑,造就了一批優秀的航海人才。在1000余名畢業學生 中,大都卓有建樹。中國第一個外洋輪船長,首任肇興輪船公司總船長,曾任中國商船駕駛員聯合會長的陳干清、中國最早的海輪船長之一郟鼎錫、招商局最早的海 輪船長之一馬家駿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素有“中國航海家搖籃”之美稱。
- 上海市臨港科技學校
- 上海市高橋職業技術學校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
- 上海金融學院
- 上海市輕工外高橋技術學校
- 上海浦東新陸職業技術學校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市東輝職業技術學校
- 上海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 浦東東港職校
- 東光明進修學校
- 上海港灣學校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高級技工學校
- 民辦牧陽人學校
-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 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總部)
- 上海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院
- 南匯區衛生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學院
- 上海海運學校(浦東校區)
- 上海市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
- City Dance舞蹈休閑會所
- 上南輔讀學校
- 雅蕾舞蹈工作室(聯洋分部)
-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浦東校區
- 上海市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龍居路校區)
- 陸家嘴聾啞學校
- 上海環境學校(南匯分校)
-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 上海普陀室內設計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