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職業學院
學校性質:公辦
學校標識碼:4137012396
所在地:煙臺市
辦學層次:專科
主管部門:山東省
專業類型:綜合類高校
隸屬于:山東省
211工程:×
985工程:×
獨立學院:×
教育部直屬:×
開設研究生院:×
學校級別:普通
學校類型:專科
招生電話:0535********
學校郵箱:
學校網址:www.ytvc.com.cn
學校地址:煙臺市萊山區濱海中路2018號
郵政編碼:264670
學校簡介
煙臺職業學院2001年建校,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煙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部“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項目”試點院校。學院占地面積15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9000萬元,館藏圖書134萬冊。設有15個系部,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6000余人,每年面向社會的各類培訓達到1.5萬人次以上。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秉承“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新型實用人才”的辦學宗旨,實施“創新興校”、“人才強校”和“特色立校”三大戰略,以雄厚的辦學基礎、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質的辦學品牌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辦學聲譽,為建設高水平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雄厚的辦學基礎
學院位于風景秀麗的煙臺海濱,優越的地理位置、六十余年的辦學積淀、過硬的辦學實力給學院的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內涵豐厚的辦學積淀。學院由原煙臺職工大學、煙臺教育學院、煙臺廣播電視大學等3所省內一流成人高校,山東省煙臺財政學校、山東省輕工業經濟管理學校、山東省對外經濟學校、煙臺工業學校等4所國家、省部級重點中專合并組建而成。1946年舉辦中專教育;1978年舉辦大專教育;1996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全國首批18所高等職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擁有六十余年中專教育、三十余年大專教育、十余年高職教育歷史。
省內一流的辦學實力。擁有國家教改試點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示范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設有山東省制造業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船舶制造業、軟件服務外包、建筑業特種作業人員等5個省級培訓基地,每年為經濟社會重點發展的產業、行業培養緊缺人才5000余人,辦學規模、辦學實力居省內高職院校前列。
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學院專任教師817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387人,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及學位的298人,雙師素質教師達到509人,兼職教師246人。擁有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設計制造類教指委成員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近三年,共完成教研科研課題立項84項,獲得專利授權34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97篇,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21項,獲得教研、科研獎勵60多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項,主編、參編教材230余部,12部教材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和高職高專優秀教材,有120多名教師在社會團體和機構兼任職務。建立了校企專業人員雙向兼職、雙向培養機制,多名教師在企業任副總或車間副主任,7名企業高管兼任系(院)副主任,打造了一支以德高、學高、技高“三高”為特色、專兼結合的優秀師資隊伍。
學院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較高的辦學聲譽,是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省企校合作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先后榮獲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德育暨文明校園評估優秀單位等40余個榮譽稱號。
二、鮮明的辦學特色
建院以來,學院遵循高職教育辦學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個模式”。
區域融合的辦學模式。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了與社會互融、與行業互通、與企業互動的“區域融合”的開放式辦學模式。實現專業與產業高度關聯,組建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負責人和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組成的“學院建設與發展顧問委員會”;牽頭成立由企業、行業協會和學校三方組成煙臺市機電、電子、建筑等職教集團;實施煙臺市制造業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校地、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以崗定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每個專業組建由教學專家和企業技術專家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按照崗位人才需求設置調整專業,按照崗位素質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按照崗位工作任務過程實施一體化教學。
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按照“實境化、生產性、多功能、開放性”的原則,建設了校內食品加工與檢測、汽車檢測與維修、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工電子等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車間,建立了76個一體化教室,按照真實職業氛圍組織教學,實現學習與就業崗位間“零距離”,真正做到了教室和車間一樣,教師和師傅一樣,學生和員工一樣,上課和上崗一樣。
校企共育的育人模式。根據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模式。05年,在高職院校中率先成立“德育教學部”,大力開展以誠信敬業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融入以競爭、團隊、效益、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教育,實現了德育工作從課堂向車間、從校內向校外的拓展和延伸,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適應能力。根據近三年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的總體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三、優質的辦學品牌
近年來,學院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工程,著力打造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招生就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五大品牌”。
校企合作。緊密依托煙臺市的強力產業支撐,全面加強校地、校企合作,通過政府推動、行業對接、校企聯姻、項目嵌入等形式構建“多方參與、雙向驅動、四級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緊緊圍繞“校企共建”主題,實現校企雙方資源共用、過程共管、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一是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車間。先后吸引企業設備投資、政府重點專項扶持資金等總值3000余萬元。如上海通用、一汽豐田投入設備價值600余萬元,建設T-TEP和ASEP教學基地;富士康集團投入設備、資金350余萬元,與學院共建SMT實訓基地;煙臺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山東魯花等企業或行業組織在學院共建食用油脂檢測線、數控、模具加工等6個生產性實訓車間。積極推進校中建廠、廠中建校,在合作企業建立了239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二是校企共育人才,舉辦46個企業冠名訂單班。2008年以來,富士康科技集團每年在我院舉辦18個SMT訂單班,訂單學生總數達到1050人,企業每年提供130萬元的助學金。目前,訂單教育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已達到39.5%。三是校企共建技術開發平臺。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與企業共建數控、食品、數字圖像等科研所4個,充分利用技術資源,與企業共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成果轉化實現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專業建設。對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實現專業與產業聯動,重點建設食品檢測及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軟件技術、船舶工程技術、國際商務、會計、模具設計與制造、應用電子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9個專業,并帶動相關專業(群)建設,培養機械制造、電子、食品、船舶、商貿等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服務方向、與地方產業發展布局配套合理的專業體系。
就業與招生。充分發揮就業導向作用,學院每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97%以上,在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境外就業成為一大特色品牌,在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等11個國家累計實現境外就業1000余人。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教育,發揮“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作用,在校內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面向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發放創業貸款,實行“零租金”運營,引導學生掌握創業技能,激發創業熱情,積累創業、就業經驗。良好的就業帶動了招生工作,學院每年招生5000余人,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線率均超過160%,新生報到率超過97%,名列全省前茅;2009年文、理科招生錄取分數線達到476分、409分,分別超出全省最低線266分、199分,在全省專科二批130多所學校中位居前列。
人才培養。重視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建設,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高,畢業生雙證率達到100%,09年高級證書獲證率達到42%。近三年,在校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得多項獎勵,有87名學生在國家級各項技能大賽中獲獎,286名學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獎。先后獲得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數控技能大賽銀獎、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大賽二等獎、山東省首屆電子商務大賽一等獎、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高職組一等獎、山東省第一屆高校數控技術競賽團體金獎和山東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電子競賽一等獎等多項獎勵,顯示出學院雄厚的教學實力和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
社會服務。堅持“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以高職教育為主體,在穩定普通高職教育辦學規模的同時,大力拓展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明顯提升,成人教育在校生達到9500余人,面向社會開展的各類培訓達到年1.5萬人次。2008年開展的農民工培訓得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的認可。與7所職業院校開展了對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和輻射功能,與企業行業共建建筑、服務外包、船舶等省級培訓基地。其中,學院與煙建集團共建的“山東省建筑業特種人員培訓基地”,是我省首家通過建筑主管部門驗收批準的建筑業特種人才培訓和考核機構。培訓基地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97平方米,總投資超過350萬元,可以滿足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12大工種的培訓、考核需要,70%的培訓項目由校內教師承擔,每年完成10000人次的培訓任務。
學院正以“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爭創和建設工作為契機,充分發揚“頑強拼搏,團結協作,追求卓越,扎實工作”的學院精神,進一步優化結構,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增強實力,扎實推進內涵建設,全力以赴將學院建設成有規模、有水平、有特色、有影響的國內高水平骨干高職院校。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秉承“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新型實用人才”的辦學宗旨,實施“創新興校”、“人才強校”和“特色立校”三大戰略,以雄厚的辦學基礎、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質的辦學品牌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辦學聲譽,為建設高水平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雄厚的辦學基礎
學院位于風景秀麗的煙臺海濱,優越的地理位置、六十余年的辦學積淀、過硬的辦學實力給學院的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內涵豐厚的辦學積淀。學院由原煙臺職工大學、煙臺教育學院、煙臺廣播電視大學等3所省內一流成人高校,山東省煙臺財政學校、山東省輕工業經濟管理學校、山東省對外經濟學校、煙臺工業學校等4所國家、省部級重點中專合并組建而成。1946年舉辦中專教育;1978年舉辦大專教育;1996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全國首批18所高等職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擁有六十余年中專教育、三十余年大專教育、十余年高職教育歷史。
省內一流的辦學實力。擁有國家教改試點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示范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設有山東省制造業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船舶制造業、軟件服務外包、建筑業特種作業人員等5個省級培訓基地,每年為經濟社會重點發展的產業、行業培養緊缺人才5000余人,辦學規模、辦學實力居省內高職院校前列。
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學院專任教師817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387人,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及學位的298人,雙師素質教師達到509人,兼職教師246人。擁有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設計制造類教指委成員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近三年,共完成教研科研課題立項84項,獲得專利授權34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97篇,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21項,獲得教研、科研獎勵60多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項,主編、參編教材230余部,12部教材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和高職高專優秀教材,有120多名教師在社會團體和機構兼任職務。建立了校企專業人員雙向兼職、雙向培養機制,多名教師在企業任副總或車間副主任,7名企業高管兼任系(院)副主任,打造了一支以德高、學高、技高“三高”為特色、專兼結合的優秀師資隊伍。
學院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較高的辦學聲譽,是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省企校合作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先后榮獲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德育暨文明校園評估優秀單位等40余個榮譽稱號。
二、鮮明的辦學特色
建院以來,學院遵循高職教育辦學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個模式”。
區域融合的辦學模式。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了與社會互融、與行業互通、與企業互動的“區域融合”的開放式辦學模式。實現專業與產業高度關聯,組建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負責人和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組成的“學院建設與發展顧問委員會”;牽頭成立由企業、行業協會和學校三方組成煙臺市機電、電子、建筑等職教集團;實施煙臺市制造業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校地、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以崗定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每個專業組建由教學專家和企業技術專家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按照崗位人才需求設置調整專業,按照崗位素質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按照崗位工作任務過程實施一體化教學。
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按照“實境化、生產性、多功能、開放性”的原則,建設了校內食品加工與檢測、汽車檢測與維修、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工電子等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車間,建立了76個一體化教室,按照真實職業氛圍組織教學,實現學習與就業崗位間“零距離”,真正做到了教室和車間一樣,教師和師傅一樣,學生和員工一樣,上課和上崗一樣。
校企共育的育人模式。根據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模式。05年,在高職院校中率先成立“德育教學部”,大力開展以誠信敬業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融入以競爭、團隊、效益、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教育,實現了德育工作從課堂向車間、從校內向校外的拓展和延伸,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適應能力。根據近三年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的總體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三、優質的辦學品牌
近年來,學院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工程,著力打造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招生就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五大品牌”。
校企合作。緊密依托煙臺市的強力產業支撐,全面加強校地、校企合作,通過政府推動、行業對接、校企聯姻、項目嵌入等形式構建“多方參與、雙向驅動、四級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緊緊圍繞“校企共建”主題,實現校企雙方資源共用、過程共管、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一是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車間。先后吸引企業設備投資、政府重點專項扶持資金等總值3000余萬元。如上海通用、一汽豐田投入設備價值600余萬元,建設T-TEP和ASEP教學基地;富士康集團投入設備、資金350余萬元,與學院共建SMT實訓基地;煙臺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山東魯花等企業或行業組織在學院共建食用油脂檢測線、數控、模具加工等6個生產性實訓車間。積極推進校中建廠、廠中建校,在合作企業建立了239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二是校企共育人才,舉辦46個企業冠名訂單班。2008年以來,富士康科技集團每年在我院舉辦18個SMT訂單班,訂單學生總數達到1050人,企業每年提供130萬元的助學金。目前,訂單教育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已達到39.5%。三是校企共建技術開發平臺。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與企業共建數控、食品、數字圖像等科研所4個,充分利用技術資源,與企業共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成果轉化實現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專業建設。對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實現專業與產業聯動,重點建設食品檢測及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軟件技術、船舶工程技術、國際商務、會計、模具設計與制造、應用電子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9個專業,并帶動相關專業(群)建設,培養機械制造、電子、食品、船舶、商貿等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服務方向、與地方產業發展布局配套合理的專業體系。
就業與招生。充分發揮就業導向作用,學院每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97%以上,在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境外就業成為一大特色品牌,在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等11個國家累計實現境外就業1000余人。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教育,發揮“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作用,在校內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面向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發放創業貸款,實行“零租金”運營,引導學生掌握創業技能,激發創業熱情,積累創業、就業經驗。良好的就業帶動了招生工作,學院每年招生5000余人,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線率均超過160%,新生報到率超過97%,名列全省前茅;2009年文、理科招生錄取分數線達到476分、409分,分別超出全省最低線266分、199分,在全省專科二批130多所學校中位居前列。
人才培養。重視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建設,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高,畢業生雙證率達到100%,09年高級證書獲證率達到42%。近三年,在校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得多項獎勵,有87名學生在國家級各項技能大賽中獲獎,286名學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獎。先后獲得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數控技能大賽銀獎、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大賽二等獎、山東省首屆電子商務大賽一等獎、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高職組一等獎、山東省第一屆高校數控技術競賽團體金獎和山東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電子競賽一等獎等多項獎勵,顯示出學院雄厚的教學實力和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
社會服務。堅持“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以高職教育為主體,在穩定普通高職教育辦學規模的同時,大力拓展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明顯提升,成人教育在校生達到9500余人,面向社會開展的各類培訓達到年1.5萬人次。2008年開展的農民工培訓得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的認可。與7所職業院校開展了對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和輻射功能,與企業行業共建建筑、服務外包、船舶等省級培訓基地。其中,學院與煙建集團共建的“山東省建筑業特種人員培訓基地”,是我省首家通過建筑主管部門驗收批準的建筑業特種人才培訓和考核機構。培訓基地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97平方米,總投資超過350萬元,可以滿足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12大工種的培訓、考核需要,70%的培訓項目由校內教師承擔,每年完成10000人次的培訓任務。
學院正以“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爭創和建設工作為契機,充分發揚“頑強拼搏,團結協作,追求卓越,扎實工作”的學院精神,進一步優化結構,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增強實力,扎實推進內涵建設,全力以赴將學院建設成有規模、有水平、有特色、有影響的國內高水平骨干高職院校。
學校領導
名師風采
校園風景
關于煙臺職業學院的評論(...)
1879,7